1766年,德國有位數學教師叫提丟斯。一次,他隨手在紙上寫了一個數列:0,3,6,12,24……不難看出這個數列的特點:從第3個數起,以后每個數都是它的前面相鄰數的2倍。然后,提丟斯在這個數列的每個數上都加上4,再除以10,得到這樣的一個新數列:0.4,0.7,1,1.6,2.8,5.2,10,19.6……不過,這個數列似乎沒什么特別的,提丟斯也這么認為。
有一天,提丟斯的朋友波得來看望他,無意間看見了提丟斯隨意寫下的這個數列,他以天文學家的敏感發現了這個數列的奇妙之處。于是,波得激動地大叫起來:“我的天哪,這些數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陽距離的比值啊!”兩個朋友激動地抱在一起,對數學與天文學之間的巧合驚嘆不已!
1772年波得公布了他們的這個發現,引起了世界科學家的重視,這個發現也被稱為“提丟斯-波得定則。”

上表就是太陽系中各行星到太陽的距離。(以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為單位)
從上表中可以發現,只有2.8相對的位置缺少行星與之相應。按照規律,此位置上也應該有一顆行星,于是人們開始尋找這個可能存在的“隱士”。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1801年1月1日晚,意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在火星與木星之間(2.8的位置上)發現了一顆體積不大的行星,后來稱為“谷神星”。只是這顆行星與皮亞齊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就在皮亞齊向天文界宣布自已的發現后,這顆調皮的行星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讓篤信眼見為實的天文學家半信半疑。
數學家高斯聽到這個消息,不禁對找出這顆愛捉迷藏的行星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大膽地提出,通過理論計算尋找這顆行星,因為他相信宇宙是按照數學規律構成的,數學是科學之母。很快,他就根據計算結果推出谷神星的確存在,并根據它的運行軌道準確地算出它將出現的時間和地點。果然如高斯的預言,天文學家在望遠鏡中驚喜地找到了谷神星!
可以想象,谷神星在向世人重新微笑的時候,也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了數學的神機妙算和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