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壺口瀑布位于晉陜峽谷黃河河床中,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此地兩岸夾山,滾滾黃水奔流至此由數百米驟然收縮為50米,倒流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聲震數里,遙遙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
浪濤激起的霧煙云,慢慢升高,漸漸由黃變灰、由灰變藍,極盡綺麗。據說,上游船只到此須離水登陸,經人抬或車運繞過壺口(即“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續航,千百年來,概莫能變。
兩側石岸上,有鳥蟲的圖案,這些都是古代化石。石坂上還有許多圓形石窩,淺的1尺,深的數米,小的碗口大,大的如甕口。這些石窩中,紅沙土沉底,清水浮面,伸頭觀望,觀者相貌清晰可見,人稱“石窩寶鏡”。一方山石,一方水流,水流撞擊山石,山石阻擋水流,這種較量引人遐想。
瀑布下方,是連接晉陜的六郎窩大橋,從這里往南不遠,是龍門上口——孟門,當地有禹鑿孟門的傳說。相傳堯舜時期,黃河水流到壺口,因受孟門山堵阻,平陽一帶常遭嚴重水災。堯派鯀治水未成,禹去治水。禹了解地形后,決定疏通河道來治水,先組織民眾從孟門山兩邊挖通河床,并在山頂鑿“鎮河石牛”。石牛憑著神威指引河水順河道而行,不準淹掉孟門山,也不許泛濫成災。幾千年來,不論洪水多大,浪頭多猛,從來沒有淹沒過孟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