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槐驅逐雜草搞“空襲”
來到野外,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洋槐樹下光禿禿的,幾乎是片草不存。
為什么生命力頑強的雜草會在洋槐樹下成片死亡呢?原來,是獨占心強的洋槐為了占領地盤,擴大種族繁衍,對雜草實行了“空襲”。
洋槐又名刺槐,是一種落葉喬木,原產北美洲溫帶及亞熱帶,于1877年引入我國。洋槐因適應性強、生長快、繁殖容易、用途廣泛而受到歡迎。洋槐的葉片、豆莢和種子都有毒,尤其是莖皮內層的毒性最大。這種有毒物質具有揮發性,站在洋槐樹下,你會聞到一股讓人頭暈的氣味,這便是洋槐在施放毒氣。
洋槐的毒性有季節性,在7~8月,樹葉的毒性要比樹莖皮的毒性大,秋季則相反。人誤食洋槐葉后會中毒,通常在1~2天后出現發燒、舌頭腫脹、皮下組織特別是下肢浮腫、便秘等癥狀,就算過去七八天,仍有猩紅熱樣的皮炎發生。小孩若誤咀嚼洋槐樹的莖皮,則會出現嘔吐、嗜睡、呆滯、瞳孔散大、驚厥(jué)、呼吸困難和心跳不規則等中毒癥狀。雖然洋槐中毒后沒多少死亡案例,但恢復很慢,常需幾天甚至幾個星期才能痊愈。
洋槐正是把它的毒物質釋放到大氣中,形成大氣污染,使樹下的小草被熏死。
牛鞭草打擊異類埋“地雷”
有些植物通過根尖把大量毒素排放于土壤中,對其他異類植物的根系吸收能力加以抑制,從而將它們驅逐出境。牛鞭草便是此種“地雷戰”的高手。
牛鞭草別名牛仔草、鐵馬鞭,稈高1米左右。有長而橫走的根莖,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華東及華中等地,朝鮮、日本、俄羅斯也有分布。
在牛鞭草的周圍,往往會有三葉草、山螞蝗等豆科牧草混居,這讓牛鞭草很是不爽。豆科類植物往往憑借根部的根瘤菌自建“氮肥廠”,生產可供其自身營養需要的氮素肥料。牛鞭草便在根部分泌酚(fēn)類化合物,將豆科牧草的根瘤菌一舉消滅。豆科牧草的根瘤菌本是一種細菌,而稱為“石炭酸”的酚,則是醫藥上專門用來防腐殺菌的特效藥。
豆科牧草失去了“氮肥廠”后逐漸枯萎,久而久之,牧草地上,便只剩下牛鞭草稱霸稱王了。
桉樹擴張領土建“海軍”
桉樹是世界上長得最高的樹種之一,美國的一棵巨桉高度達156米。
為了擴張領地,排擠異類植物,桉樹竟組建“海軍”,利用降雨和露水把揮發出的毒氣溶于水中,向周圍的禾本科草類和草本植物“進軍”,從而使對方中毒。
桉樹原產地絕大多數在澳洲大陸,少部分生長在鄰近的新幾內亞島、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群島等地,19世紀才引種到世界各地,成為速生林的首選樹種。
可是,桉樹也是一種“霸王樹”。引種后,在它生長的地段,幾乎讓“原住民”泥樹、牛奶根、雞屎藤、金銀花等灌木或草本植物絕種。只要它一現身,其它植物就會死亡,給桉樹留下大片的領地來,最后弄得整個桉樹林的地表都是光禿禿的,連林中的動物也“望風而逃”,因為其他植物的滅跡,動物們失去了食物來源,只得尋找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