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救援遇險
這是一個求救信息: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考察船被困在了浮冰中,船上有74名人員急需救援。中國南極科考隊立刻成立了救援指揮部,“雪龍”號調(diào)整了航線,以最大航速趕往俄羅斯船只遇險地點。
可是,厚達三四米的堅冰阻斷了“雪龍”號的去路,剛剛破冰開辟的清水通道很快就被浮冰阻斷。由于前行困難,“雪龍”號只好先派出船上“雪鷹12”號直升機來到“紹卡利斯基院士”號附近冰面,把“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的乘客運送到澳大利亞破冰船“南極光”號上,終于使所有乘客安全脫險。
但就當“雪龍”號準備撤離這片密集的浮冰區(qū),繼續(xù)執(zhí)行考察任務時,卻遭遇到了險情。由于強大氣旋的影響,浮冰范圍迅速擴大,很快,一座長約1公里的大冰山堵住了“雪龍”號的撤離路線。接下來的時間里,“雪龍”號都在密集浮冰區(qū)狹小的航道里極其艱難地“轉(zhuǎn)身”。由于浮冰太厚,冰上積雪很多,行進十分艱難。2014年1月8日,在一記有力的破冰力量沖擊下,“雪龍”號前方的一塊大浮冰突然裂開,出現(xiàn)一條水道。“雪龍”號迅速穿過這條水道,駛出亂冰區(qū),進入清水區(qū),終于成功破冰突圍。
“雪龍”號的破冰能力
跟一般的海船相比,破冰船的縱向短,橫向?qū)挘@樣便于辟開較寬的航道。船頭也有差別,破冰船船頭外殼用至少5厘米厚的鋼板制成,里面用密集的型鋼(一種有一定截面形狀和尺寸的條型鋼材)構(gòu)件支撐,便于更有力地破冰。海冰密集度越大,破冰就越困難。如密集度只有五六成,冰層稍微厚一點也沒關系,破冰船可通過撞擊等方式破冰。可一旦冰的密集度很大,想要破冰就比較困難了。“雪龍”號破冰船只能沖破1.2米厚的冰,困住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的浮冰至少有3~4米厚,周圍海冰密集度接近十成,并且形成了冰脊,冰情已遠超“雪龍”號破冰能力范圍。
中國“雪龍”號
國際船級社協(xié)會(IACS)2006年頒布的《極地船級要求》把抗冰等級分為7檔,第1檔破冰能力最強,第7檔最弱,“雪龍”號破冰能力可大致劃分在第6檔。所以“雪龍”號作為科學考察船,雖然具備一定的破冰能力,但卻還沒有達到專業(yè)破冰船的水平,因此,開辟冰區(qū)航道的能力也很弱。機動性和破冰能力不足是“雪龍”號此次返航遇阻的原因之一。
破冰船對號入座
1.俄羅斯:“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
它的外表看起來像一條巨大的鯊魚,不過,它比鯊魚可大多了。它的破冰厚度達2米。全船長159米,寬30米,排水量2.5萬噸,總功率為7.5萬馬力。俄羅斯是唯一擁有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也是第一艘到達北極點的水上艦船。
2.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
它擁有紅色的流線型船身,破冰厚度可達6米,是目前世界上破冰能力最強的破冰船之一。船長121米,寬25米,排水量1.3萬噸,使用柴電和燃氣輪機動力裝置,總功率7.8萬馬力。
3.瑞典:“奧登”號破冰船
船的上層被漆成黃色,在冰天雪地里格外顯眼。船長107.8米,寬25米,排水量1.3萬噸。破冰厚度大約1.9米。它是第一艘到達北極點的非核動力破冰船。
4.日本:“白瀨”號破冰船
它的船體涂成橘紅色,在白雪皚皚的世界中十分醒目,上層建筑以白色為主,長134米,寬28米,吃水9.2米,動力3萬馬力,排水量1.76萬噸,搭載3架直升機,可載運1000噸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