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潛多深
說到潛水,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如果我們不攜帶氧氣瓶,盡可能深地潛入海中,到底能夠潛多深呢?普通人的潛水深度大概只能達到20~30米,受過專業訓練的潛水員能達到更深一些,目前人類自由潛水的記錄不超過120米。但是,不攜帶氧氣瓶深潛是很危險的事情,深潛不僅會造成人體的缺氧,而且,在潛水時,人體需要承受極大的壓力,潛水深度每超過10米,壓力就增加1個大氣壓。下潛到300米深時,人體要承受30個大氣壓,差不多相當于一個人身上壓了8只大象!這可真要命,所以,潛水完畢后,潛水員必須得減壓。常規潛水60米水深下,潛水員工作30分鐘就必須出水進入減壓倉,進行長時間減壓,不然,在高壓下溶解進潛水員身體內的惰性氣體會殘留在身體組織中,造成嚴重的減壓病,甚至危及潛水員的生命。
啥是飽和潛水
前面我們說了,潛水員進行一次潛水后,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減壓,這大大影響了工作效率。飽和潛水的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這種方法是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提出的。人們通過研究發現,如果人在高壓的條件下待上一段時間后,人體內各組織體液中所溶解的惰性氣體就會達到飽和程度,來適應高壓環境。這時只要壓力不變,即使停留的時間增加,惰性氣體含量也不會再改變了。根據這一發現,潛水員在海洋的某個深度工作一段時間后,不必匆忙回到海面上來減壓,他可以繼續在海中待下去,直到工作干完后再返回海面,進行一次減壓就行了。這種潛水方法就叫做“飽和潛水”。
300米深海之旅
“蛟龍號”已經完成水下7000米深潛,為什么還需要人直接下深海潛水呢?與深潛器相比,飽和潛水成本較低,靈活方便,可以廣泛應用于失事潛艇救援、海底施工作業、水下資源勘探、海洋科學考察等軍事和民用領域。
下水深潛前,潛水員們要先到生活艙里加壓。生活艙里模擬深海的環境,艙里加壓形成高壓環境,潛水員在艙里呼吸的氣體是氦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根據潛水的深度和壓力,混合氣體的配比和加壓時間都會有所調整。在生活艙里,因為潛水員不能吃硬的食物,因為可能會造成牙齒損傷;也不能吃黃豆等容易放屁的食物。生活艙里保持著38~40攝氏度的溫度,因為潛水員潛水時會穿“熱水服”,流動著熱水的水管密布在衣服各處,不停地給潛水員加熱,保持潛水員的正常體溫。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艙生活之后,飽和潛水開始了,搭載著潛水員的潛水鐘被放到海里,胡建、管猛、董猛3名潛水員相繼從潛水鐘里鉆出,像魚兒一樣,游到了300米深的海里。
目前人類能夠潛水的深度已達到了600多米,但想要實現人類在海底“龍宮”的最深處自由行走的夢想,還需要深潛技術的不斷進步才行。同學們,看了我國潛水員的壯舉,你是不是對潛水也產生興趣了呢?不過潛水是一項非常專業、要求非常高的活動,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取得潛水許可證才行。大多數潛水指導團體規定,取得潛水證書的最低年齡為12歲。所以如果你對潛水有興趣,到了合格的年齡,不妨去學習吧,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中國深海潛水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