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科學講座中聽說通過立竿測影可以得到當地的經緯度,上網查了資料后,便在一個周末的中午開始了測試。
測量準備
測試場地是我家陽臺,陽光好,地面平整,“竿”是一個簡易單杠,計時器是手機。另外,我還準備了軟皮尺、紙、筆和相機。
測量和計算過程
我首先測量了竿長為97cm,然后從11點50分到12點46分,每隔兩分鐘標記一次影長,同時記錄時間。觀測數據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的影長數據
可以看出,1 2點0 8分時竿影最短,為79.6cm,所以測量地點的正午時間是12點08分。然后通過如下推導和計算得到當地經緯度:
計算經度
地球自轉是24小時(1440分鐘)轉360°,所以每4分鐘轉1°。太陽的視運動自東向西,而東經是自西向東遞增,所以如果當地的正午時間比標準時區時間晚,說明其經度比標準時區的經度??;
因為北京時間對應東經120°的時區,當地的正午時間12點08分,與之相差8分鐘,所以測量地點的經度應該是:120°-(8÷4)= 118°,即東經118°;
計算緯度
一年365天,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內移動的緯度范圍是94°(4×23.5°),平均每天移動緯度0.258°。測量日9月21日距離秋分日(太陽直射點緯度為0)兩天,可得到當天的太陽直射點緯度是北緯0.258°×2 = 0.516°;
根據幾何知識,當測量點和測量日直射點緯度在同一半球時,測量點緯度=(90°-太陽高度角)+直射點緯度;在不同半球時,測量點的緯度=(90°-太陽高度角)-直射點緯度。9月21日測量時二者正好在同一半球,所以測量點緯度=(90°-50.5°)+0.516°=40.016°,約北緯40°。
指導教師:朱戈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