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情感專家老師的輔導后,我發現自己是自我為中心的完美主義者,很少去做換位思考。不是追求自己完美,而是希望老公完美,還以自己的標準衡量老公的“不完美”。
我出生和成長都在農村,那里重男輕女的舊觀念常常使我被輕視,自卑的種子很早就播種在我心里,為了掩飾自卑,證明自己,我常常每件事都追求完美。我并不知道真正的完美是什么,但還是一直去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因為眼和腦都在盯緊所謂的“完美”,很少去關注不完美的背后原因,更不要說站在老公的角度看看他不修邊幅的意義何在。
專家建議我與老公促膝長談一次,溝通時用“三減一”的策略——每提一個建議之前先說3句感恩或體貼的話。見于老公時間安排,我選擇了郵件,絞盡腦汁地寫到:
“謝謝你一直那么努力,謝謝你讓我們衣食無憂,謝謝你給我這個溫暖幸福的家,我的確自私也愛面子,不過我還是希望我的老公是完美的,不光事業完美,形象也能完美。
我知道你愛我,愛孩子,也愛我們的家,但是老公你知道嗎?讓我們衣食無憂是種愛,跟我們一起衣食無憂也是種愛。
我知道老公你壓力很大,知道你很累,也知道你很不容易,可是健康才是生命的本錢,沒有了健康金錢還有什么意義?前半生用健康換金錢,下半生用金錢換健康,那是一種悲哀……”
老公給我回了郵件,他講了很多我從未聽到的話,他講到了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和我們家庭的未來計劃,展示了他男子漢的魅力。我也為自己的自以為是向他道歉。
專家建議我更多地關注老公的工作,及時了解壓力來源,盡力想辦法一起面對問題,在局面陷入僵局時默默陪伴。有時間一起參與老公朋友們的活動,一方面活躍氣氛,一方面有利于情感交流,還能更多地了解他的需求。
專家還教給我與人交流的另一個技巧:每一次話到嘴邊,想說“你……”時,暫停,改為“我……”。
我們一起約定:為了孩子,為了我們的家更和諧,自我形象管理工程正式啟動。注重個人形象管理,制定健身運動計劃,互相監督,積極執行。如今,一家人都有了可喜的變化,家庭氛圍也其樂融融了。(責編/詩坤ranbaoma@126.com)
張麗: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qq:75487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