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軍

“投資深圳,共贏未來”是深圳市投資推廣署建署以來的口號,過去多年以來,投資推廣署在引進來自世界的企業、機構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第十六屆高交會期間,投資推廣署參與主辦了包括“創客之夜”在內的多項活動,為深圳在引進資本與技術領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高交會舉辦期間,《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對深圳投資推廣署綜合處處長陳朝朝進行了專訪。對深圳未來引資的標準與定位,對高交會平臺的作用與意義,陳朝朝處長均給出了深入的介紹。
《中國經濟信息》:投資推廣署在吸引企業和資本方面,有哪些遴選的標準和定位?
陳朝朝:投資推廣署的工作定位始終是在深圳市發展的大的戰略框架下進行的。我們引進深圳的重點產業,是根據深圳的產業鏈條來進行,,會以亟需、短缺和高端等特征為重點對象,包括研發設計、教授、結算等職能領域和部門。
深圳市需要引進的也不僅僅是產業方面,包括文化領域,教育醫療領域,國際組織和機構等,也是我們重點引進的對象。
“深圳以外的所有適合深圳集聚發展的要素和因子”,都是我們重點吸引的對象。
《中國經濟信息》:對于外來的資本、企業和機構而言,深圳能給他們帶來什么?
陳朝朝:首先,深圳擁有“三化一平臺”的優勢,即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還有前海開放的平臺。
深圳是世界公認的創新高地之一,在IT、生物醫療、通信設備等方面,都位居世界先列。我相信,那些與深圳定位契合,能抓住改革發展機遇的企業和機構,在深圳都擁有著廣闊的前景。
另一方面,深圳早在金融危機之前就采取了從速度向質量的轉型和標準化、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從全國來看,深圳也是轉型升級走在前面的,不斷地提高著產業發展的標準和要求。我們認為未來最具活力的仍然是我們的科技創新領域,深圳既可以代表中國科技發展的方向,也是城市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能夠為企業提供最適合發展的環境。
《中國經濟信息》:投資推廣署一直也把高交會這個平臺當作吸引外來資本、創業的一個平臺,您怎樣看高交會平臺過去十六年所起到的作用?
陳朝朝:高交會最初是由荔枝節蛻變而來的。到今天,高交會已經是深圳的一個城市名片,與深圳這座創新型城市是契合的。高交會通過多年的積累,在世界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也為深圳孵化了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并且,高交會也和世界的創新高地之間搭建了很多保持密切聯系的創新渠道。
深圳既然是全球科技創新高地之一,其創新就應該與國際的創新是同呼吸共命脈的。所以我們前不久也在高交會上開啟了一個重要的項目——國際創新創業直通車。整個體系由深圳投資推廣署主導,全市十區參與,全市各大重點產業園區與國際創新高地進行對接。
具體來說,就是和美國的硅谷,以色列的特拉維夫,日本的東京灣等全世界的創新高地之間搭建一個直通車,互相提供科技創新的便利條件,讓創新因子可以在直通車體系里自由流轉。
高交會發揮了這樣一個平臺的重要作用,從展會到搭建平臺,再到積聚資源,使整個城市發展的體系取得了創新和突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