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蒙古維邦建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 017000;
2.內蒙古維邦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 017000
摘要: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混凝土不僅用于建筑的承重結構,而且施工單位還直接利用它作為建筑作品的室內外飾面材料,來顯示出建筑師的創作意境和混凝土的藝術表現力;由于清水混凝土的飾面效果在拆模之前具有超強的未知性,施工中不允許有失敗,如果修補,都將會是很難看的傷疾,甚至會影響建筑設計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充分恰當的運用混凝土施工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縫問題;質量控制
1.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對混凝土質量及民用建筑施工工藝有很大的影響,一些極其不穩定因素將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強度,影響到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影響混凝土水灰比等。對于民用住宅,應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選用水泥進場時要有產品合格證及化驗單,進場后的水泥要求進行材料復試,對于不合格的水泥,要堅決杜絕進場。砂優先選用優質河砂,混凝土工程應選用中粗砂,對于碎石針片狀顆粒狀必需嚴格控制。組細骨料含泥量應控制在3%以內。
2.混凝土的澆筑
2.1混凝土澆筑方法
澆筑混凝土可以按照混凝土自然流淌的坡度、斜面分層、連續逐層推進、一次到頂的技術方法施工。在澆筑的過程中,都要確保每層混凝土在初步凝固之前被上一層的混凝土覆蓋,使上下層的澆筑時間間隔不能大于混凝土初步凝固所需時間,避免裂縫產生。按照設計中的后澆帶把大底板劃分為大小薄厚不同的區段,對于每個區段,將獨立澆筑并一次完成。
2.2混凝土澆筑要把握的要點
(1)混凝土的澆筑避免產生離析。尤其在澆筑高柱或者高墻時,避免采用高拋散落的方法,應采用溜槽或其他方法代替。
(2)對于體積較厚的混凝土進行施工時,應分層均勻澆筑,避免“一刀切”式的大傾倒。其后,用振搗器振平。由于建筑勞動者的素質普遍不高,對建筑質量的認識有限,在工期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常常出現人為簡化施工流程的現象,施工管理者要強化員工的工程質量意識,兵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開展好監督工作。分層澆筑的實際厚度取決于實施的澆筑方法和效果。在分層澆筑時一定要避免混凝土表層的過度泛漿。
(3)在混凝土澆筑時要確保振搗器是其中的空氣排出且不能發生離析現象。另外,振搗器不能破壞鋼筋位移和初步凝固的混凝土層。技術人員要謹慎操作,這個工作直接影響澆筑的成敗。
(4)對于施工縫的留置需要得到設計單位的同意。一般來說,設置在施工縫位置的混凝土的抗剪強度和抗拉強度都比較低,如果沒有采用專門的設計結構和技術的話,施工縫可能會成為抗滲的最脆弱環節。澆筑混凝土時,要安排專人觀察模版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等有沒有堵塞或者發生位移現象,如有問題要立即澆灌,并對已澆筑的混凝土在初凝前進行修整。
(5)對混凝土的澆筑應連續進行。盡量避免澆筑間歇,如果不能避免間歇,也要盡量縮短間歇時間,次層混凝土要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澆筑完畢。間歇時間要你根據混凝土初凝條件和水泥質量決定,通常找過兩個小時將按施工縫進行處理。
(6)施工方要組織人員清潔或處理超過初凝時間后的混凝土“冷縫”。澆筑完成后,要及時檢查鋼筋層面是否出現污染,要及時進行清潔[2]。
這些混凝土澆筑的方法和要求,在具體的施工進程中,施工單位可以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氣候、地質條件的不同以及建筑物設計之間的區別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從而建立適合操作的施工方案。
3.混凝土養護技術
在混凝土施工的具體工作中,降低混凝土塊體內外的溫度差、減慢降溫速度都能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和降低塊體自約束應力,這些措施對養護混凝土的是十分重要的。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要及時開展養護工作(保溫層的選擇根據具體需求確定)。在壓平混凝土的表面之后,要先對混凝土的表面進行灑水,再將一層塑料剝膜覆蓋在上面,再將一層保溫材料覆蓋在塑料薄膜表層進行養護。養護時要根據時間采取不同的方法,夜間要注意將保溫材料覆蓋嚴密,以免混凝土暴露在外,在氣溫較高的中午,可以將保溫材料揭開,適當地散熱,在底層的塑料薄膜下面要鋪設補水軟管,補水軟管的間距為68米,順著軟管長度方向間隔100mm開一個5mm的水孔,視底板表面的濕潤程度向管內注水,要安排專門人員在養護過程中負責混凝土泌水。為避免初凝結束前塑性收縮及面層起粉,要進行多次的搓壓,最后一次搓壓工作采用“邊掀開、邊搓壓、邊覆蓋”的措施,對于不能連續覆蓋的底板面部位,例如建筑墻體插筋部位鋼柱等可以使用塞聚苯板、掛麻袋片等技術方法進行覆蓋,避免“冷橋”情況發生。在澆筑混凝土之后的12小時,堅決禁止人員在上面踩踏,在澆筑完成24小時之內,除了覆蓋材料和測溫設備之外,保溫層不得上人踩踏。在混凝土表層溫度與環境溫度差要小于20攝氏度時,并且混凝土的強度符合標準才能對覆蓋材料進行拆除,需要注意的是,對保溫層的拆除盡量在中午氣溫比較高時進行。
4.裂縫問題的防治
在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是混凝土出現裂縫,這也是目前難以避免的事情,那么,在出現了裂縫以后如何治理則是個關鍵的問題。
目前普遍使用的治理裂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注入法。在出現裂縫問題中,窄且深的裂縫是最難修補的,這時可以使用向混凝土內部注入修補材料的方法。其中注入法又可以具體的分為增強粘貼纖維復合材料加固法、外部粘貼鋼板加固法、改變傳力途徑加固法、預應力加固法、外包鋼加固法、加大截面加固法等。
(2)填充法。當出現裂縫較寬時,可以采用普通的填充法來進行構建,即將修補材料直接鋪蓋混凝土裂縫上。
(3)表面修補法。該方法適用于較窄的裂縫修補,一般對于修補混凝土表面美觀以及提高耐久性時使用。
5.混凝土的質量檢查
5.1攪拌過程的質量檢查
混凝土組成材料的質量和用量,每一工作班至少檢查兩次,按重量比投料量偏差在允許范圍之內。在一個工作班內,如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響而有變動時(如砂、石含水率的變化),應及時檢查。混凝土的攪拌時間應隨時檢查。檢查混凝土在拌制地點及澆筑地點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至少兩次。
5.2混凝土強度檢查
為了檢查混凝土是否達到設計強度等級,或混凝土是否已達到拆模、起吊強度及預應力構件混凝土是否達到張拉、放松預應力筋時所規定的強度,應制作試塊,做抗壓強度試驗。混凝土抗壓強度(立方強度)是檢查結構或構件混凝土是否達到設計強度等級的依據。其檢查方法是,制作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塊,在溫度為20士3℃和相對濕度為90%以上的潮濕環境或水中的標準條件下,經28天養護后試驗確定。試驗結果作為核算結構或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的依據。
5.3檢查施工各階段混凝土的強度
為了檢查結構或構件的拆模、出廠、吊裝、張拉、放張及施工期間臨時負荷的需要,尚應留置與結構或構件同條件養護的試塊。試塊的組數可按實際需要確定。混凝土強度應分批進行驗收。同一驗收批的混凝土應由強度等級相同、齡期相同以及生產工藝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組成。每一驗收批的混凝土強度應以同批內全部標準試件的強度代表值來評定。
參考文獻:
[1]楊滔.房屋建筑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人學出版社.2002
[2]彭偉.房屋建筑工程—設計與施工[D].成都:西南交大.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