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新興縣 5274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探討了施工現場優化管理的各項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現場管理
施工技術與現場管理是施工企業完成施工任務、保障工程質量、實現企業效益的基礎。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下,施工企業需要通過“外拓市場、苦練內功”來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而提高施工技術水平和優化現場管理是“苦練內功”的關鍵舉措。如今,建筑施工技術發展很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層出不窮,如果施工企業不重視技術升級和技術管理,必然會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施工現場管理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中心環節,各項專業管理成果最終都會通過現場管理反映出來,因此加強和優化現場管理既是施工企業的基本功課,更是施工企業提升項目管理水平的根本體現。
1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發展與應用
1.1 地基基礎技術
隨著高層、大型建筑的大量興建,地基基礎技術也得到飛速發展和長足進步,目前深基坑支護與降水技術、建筑樁基技術、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組合內支撐技術、逆作法施工技術等都已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以復合土釘墻支護技術為例,由于單純土釘墻對變形控制能力較差,近年來較多地將土釘墻與止水帷幕、預應力錨桿、微型樁等進行復合,極大地改善了單純土釘墻的不足,而且一定條件可以取代地下連續墻,支護費用與工期都可顯著減少。某32層住宅工程選用土釘墻與旋噴樁止水帷幕、預應力錨桿復合支護方案(如圖1所示),比鋼板樁支護、深井降水、混凝土墻方案節省造價15%以上,縮短工期40d多[1]。可見復合土釘墻支護技術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1.2 混凝土相關技術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占有統治性地位,因此混凝土及其相關技術歷來受到高度重視,目前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超高泵送混凝土技術、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高強鋼筋技術、大直徑鋼筋直螺紋連接技術、組拼大模板技術、液壓爬升模板技術等應用漸廣。混凝土技術內容非常豐富,下面介紹一個利用后澆帶模板技術減少混凝土裂縫的應用。高層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常采用墻、柱、板整層一次澆筑,由于混凝土泵送、振搗時會將振動傳遞到模板內已初凝的混凝土,對混凝土內部結構產生破壞作用,在后期固化時形成無法愈合的裂縫。為了阻斷振動在模板與模架中傳播,可以利用早拆模板支撐頭,將梁板模板及支撐架在后澆帶處斷開,后澆帶兩側采用獨立的模板體系,從而實現減少振動傳播[2]。圖2為后澆帶兩側模板體系與早拆支撐頭圖示。
1.3防水技術
目前,建筑防水技術和材料發展較快,新型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用量越來越大,預備注漿系統接縫防水技術、遇水膨脹止水膠技術等也得到應用。但建筑保溫系統的防水仍存在較多問題,許多采用外墻外保溫技術的系統出現開裂、滲漏、脫落問題,影響保溫系統的使用壽命。外墻節點部位是最容易出現開裂滲漏的部分,因此節點施工就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圖3是空調管道穿墻洞口處理示意圖。施工時預留套管長度應較外保溫系統安裝后的厚度稍大,并由里向外傾斜3°左右,管口周圍應預壓密封帶處理[3]。若洞口是在保溫材料施工完畢后開鉆的,則應從墻外側向里鉆孔并保持同樣的傾斜度。
1.4 綠色施工技術
傳統施工技術留給人以噪、塵、臟、亂的不良印象,綠色施工技術秉承“清潔生產”、“物質減量化”、“能源循環利用”等綠色理念,努力貫徹“四節一環保”措施——節能、節材、節地、節水和環保。在建筑施工中,節能途徑很多,如加強用電量監控、安裝監測電表、建立節電臺帳;采用節能燈具和自控開關;利用太陽能取暖供熱等。節材措施就更多了,如合理采購、垃圾減量化、循環利用材料等,優化施工工藝,減少材料浪費,短、廢料合理利用,可有效節約鋼材、混凝土和木材。合理安排施工用地,優化施工技術措施,動態管理現場,可節約用地。節水的關鍵是合理配置供排水系統、監測用水、廢水回收利用、收集自然降水等。
2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優化措施
2.1 施工現場管理的原則
現場管理應遵循科學合理、經濟有效、標準規范的原則。科學合理是為了提高現場資源的利用效率,保證施工安全、有序、高效地進行。企業項目管理目標是在保證施工工期與質量前提下實現最佳經濟效益,因此力求以最小投入產生最大收獲,通過精打細算降低施工成本。現代管理講究秩序和規范,作業標準化有利于保證施工質量和提高施工效率。
2.2 施工現場技術管理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產品單件性與多樣性特點,建筑施工對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因此技術工作在施工現場管理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技術管理的中心任務是緊扣施工技術文件與施工技術方案的編制工作,圍繞施工過程的組織、協調、指揮、控制和督查等環節,嚴肅認真地進行開工前的技術準備工作,優化施工平面布置及作業流程,做好設計變更、技術復核與技術交底工作;貫徹施工調度與施工日志制度,做好施工經驗與教訓的總結,強化技術檔案管理;加強企業定額與施工工法工作,完善質量檢驗與驗收交接程序;堅持施工技術負責制,加強施工現場技術工作的督查與控制。
2.3 施工現場生產要素管理措施
人力資源、材料和機械設備是施工現場的三大生產要素。人力資源由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一線工人、服務人員及其他人員所組成,各類人員經過優化組合并在工程建設中的發揮出最佳潛能,將有利于工程質量的形成和樣板工程的創建,應著重人性化管理與激勵機制相結合,通過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加強崗位培訓、建立有效的組織協調機制實現人力資源效益的最大化。建筑材料是形成工程質量的關鍵因素,材料質量不合格無法保證工程質量達標。材料管理應重點控制采購、使用和發放三個環節,落實材料計劃、保障材料供應、抓好材料使用工程管理是材料管理的主要任務。機械設備已成為現代建筑工程施工能力的重要體現,應合理選用設備,提高設備的組織管理水平,落實定人、定機、定崗制度,正確維護、保養和使用設備,充分發揮設備效益。
2.4 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管理措施
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方針的“安全第一”,應通過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安全技術交底和完善施工安全措施來保證施工現場安全。施工現場質量管理的重點是完善質量體系、嚴格按圖施工、遵守規范、標準化施工、貫徹“三檢”制度等。
3 結語
隨著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建筑施工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必須重視施工技術的應用和更新,同時還要加強施工現場管理,提高工程質量水平,只有將人、技術與經濟要素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參考文獻:
[1] 溫艷芳,寧連旺. 復合土釘墻深基坑支護技術經濟研究[J].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3(9):68-70.
[2] 崔榮強,賀基杰,趙芳芳,等. 梁板后澆帶模板斷開早拆施工技術[J]. 建筑技術,2013,44(8):695-698.
[3] 任平,成時亮,李國干. 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防水處理分析[J]. 中國建筑防水,2013(2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