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路橋區公路管理局 浙江臺州 318000
摘要:靜載試驗與動載試驗是檢測橋梁承載能力的常用方法。拱梁組合體系橋梁受力復雜,為了檢測此類橋梁的承載能力能否到達規范要求,在此對工程實例進行荷載試驗分析;分析結果體現了橋梁的主要性能指標。
關鍵詞:拱梁組合體系;靜載實驗;動載實驗
1橋梁概況
某大橋為拱梁組合體系橋梁,跨徑為:114m,橋寬50.6m。下部結構為墻式橋墩和直壁式橋臺。道路等級:一級公路;荷載標準:公路—Ⅰ級;橋梁寬度:2*0.3m(人行道欄桿)+2*4.5m(人行道)+2*15.8m(機動車道)+2*0.5m(防撞護欄)+8.4m(中央分隔帶)=50.6m,大橋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
圖 1主橋結構形式
2靜載試驗分析研究
2.1試驗內容及目的
(1)掌握大橋重要部位在設計荷載以及車載作用條件下的應變情況[1];
(2)實測控制截面的應變分辨規律以及荷載作用下的橋梁變形情況,判斷現階段的實際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2.2工況設置
試驗依據:靜載試驗目的是檢驗結構的承載能力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根據《大跨徑混凝土橋梁的試驗方法》中的規定,靜力試驗荷載的效率系數η的取值范圍為
1.05≥η≥0.95
這里 η=S stat/(S×(1+μ))
式中:S stat ──靜載試驗荷載作用下控制截面內力計算值;
S ──控制荷載作用下控制截面最不利內力計算值,對于本橋而言,其值取自公路I級活載內力的最不利值;
在內力分析和截面應變計算的過程中[2],荷載都按實際的軸距、輪距和車重取值的。加載車如圖2所示。
圖2 加載車類型
該橋測試跨為邊跨和中跨。具體斷面如下圖。
圖3 大橋測試斷面
與試驗內容對應,共分為4種工況,其一是按中跨跨中(S1斷面)最不利正彎矩布載(中載);其二是中跨跨中(S1斷面)最不利正彎矩布載(偏載);其三是中支點(S2斷面)最不利負彎矩布載(中載);其四是中支點(S2斷面)最不利負彎矩布載(偏載)。
2.測點布置
通過對該橋主要承重結構細致的理論分析和計算[3],確定各測試截面和測點布置。截面位置處設置五個應變測點和兩個標高測點,在橋梁中心線上分別是左跨L/2,中跨L/4,L/2,L3/4,右跨L/2上,設置五個縱向應變測點。
2.3靜載試驗結果及分析
2.31加載效率
靜載試驗各工況最終加載效率值η見表1:
表格1 靜載試驗各工況加載效率
工況名稱實際汽車加載內力kN·m(kN)理論荷載內力kN·m(kN)荷載效率
工況一、二S1斷面最不利正彎矩(中、偏載)2009.51970.11.02
工況三、四S2斷面最不利正彎矩(中、偏載)5590.25426.381.03
由上表可知,該橋4種工況加載效率均達到0.95≤η<1.05,符合《大跨徑混凝土橋梁的試驗方法》規定,表明該橋試驗加載有效。
2.3.2結果分析
為了確保結構分析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采用橋梁結構軟件計算出試驗橋在試驗荷載作用下的應力和變形,由此計算出的應力值和撓度值均具有相當高的準確性。
圖4 大橋主橋計算模型
測點布置圖如下:
其中a1~a5為應力測點,b1-b2為標高測點。
各工況應變計算及結果分析如下:
工況一中跨跨中(S1斷面)最不利正彎矩中載的檢驗系數為0.68;工況二是中跨跨中(S1斷面)最不利正彎矩偏載的檢驗系數為0.73;工況三是中支點(S2斷面)最不利負彎矩中載的檢驗系數為0.68;工況四是中支點(S2斷面)最不利負彎矩偏載的檢驗系數為0.65;絕大部分測點及各個工況應變校驗系數均值均明顯低于《大跨經混凝土橋梁的試驗方法》中所規定的1.05的上限,說明測試斷面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并具有足夠的安全儲備[4]。
3動載試驗
本橋動載試驗理論計算,采用有限元程序進行計算分析。計算結果如下圖5所示,從左到右分別為主橋的前三階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