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界衛生組織10月3日公布的數據,埃博拉病毒已經導致3431人死亡,感染人數達到7470人。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幾內亞、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國家均有確診感染的病例。
西非三國“淪陷”根源
一些研究成果顯示,埃博拉病毒最早從動物傳染給人,因為人接觸了雨林中感染病毒動物的血液或尸體。因此,相關機構反復提醒,在出現疫情的地區,人們一定避免與蝙蝠、猩猩等動物接觸。
無國界醫生組織援助西非成員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當地群眾對埃博拉的了解明顯不足,“災情與根深蒂固的陋習有關。比如,西非部分地區,居民有為逝者擦洗、擁抱,甚至親吻的習俗,不戴手套,沒有任何防護,有人居然在停尸房聊天、吃東西。他們不知道尸體仍會分泌液體,葬禮也就成了重要傳染源之一?!?/p>
埃博拉病毒在潛伏期傳染性較小,一旦患者發病及去世后一段時間內,傳染性極強,如果沒用專業防護裝備來處理尸體,極易感染。在西非三國,多次發生家屬與醫療人員搶奪尸體和病患的事件。塞拉利昂政府己派警察和軍隊監督民眾對尸體進行保護性處理,督促立刻埋葬。
“他們對病毒的誤解太多了,有些人甚至認為疫情并不真實,是被外國人夸大的,得了病后不用治療、能夠自愈;也有人說是外國醫生把病毒帶到這里,拿著刀具阻止治療人員入村?!泵缆撋鐖蟮溃趲變葋喿钤绨l現疫情的地方,一些民眾曾暴力沖擊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治療中心,導致該組織在幾內亞一度停止救治工作。
此次遭受埃博拉侵襲的西非三國,均為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一位幾內亞醫生透露,疫情最早出現在幾內亞可能是在去年12月,但由于缺少專業的診斷設備,一直被當成普通的感冒和瘧疾來治療,直到疫情擴散難以收場,才不得不將血清樣本送往法國檢測,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機。據悉,幾內亞感染人員的隔離收治基本由外國專家主導,政府主要負責公共場所消毒,控制疫區人口流動等工作,但基本上流于形式。
“幾年前,我在非洲工作,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政府效率太低,有時我們醫生很急,他們不急,對流行疾病必要的預防措施都形同虛設?!辈芸藙赘袊@說,非洲人很熱情,也習慣于聚會狂歡,但這些都為疾病傳染大開綠燈,“在一些大城市,娛樂場所每天都是通宵營業。我也看到媒體對幾內亞的報道,即便現在這么緊張的時候,酒吧照開不誤,人也不少?!?/p>
世界衛生組織數次提醒,疫病流行期間避免舉行大型集會,但7月29日,在幾內亞首都一處海灘,還是舉辦了大型音樂會,最后發生踩踏導致3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埃博拉的傳播
英國政府7月30日舉行最高級別危機會議,認為這一疫情對英國乃至歐洲已構成“嚴重威脅”。據法新社報道,法國也派出多個專家團隊前往疫情地區。繼美國之后,德國和法國發出針對西非三國的旅行警告;多國航空公司也先后暫停飛往西非國家的航班。
先前有報道稱,一名由肯尼亞返回中國香港的女子出現疑似感染的癥狀,一度引發亞太高度關注。但媒體很快證實,該女子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排除感染可能,香港特區政府也證實未接報疑似病例。不過,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公布了詳細的防控措施。
“通常來說,病毒及疫情出現在西非地區,西非以外地區出現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笔佬l組織發言人哈特爾說,“除非你在西非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有血液感染等情況,否則你不可能被感染?!?/p>
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體液都存在病毒,具有傳染性。尤其是健康人皮膚或黏膜破損時,接觸感染者衣物、床單或使用過的針頭都可能感染。另外,男性患者在康復后7周內,精液還存在病毒,可通過性接觸傳染他人。一旦發現被感染,患者就應接受隔離并由穿著防護服的醫療人員照料。治療辦法包括輸液、保持患者氧氣、血壓穩定等。部分患者會在一段時間的醫療照料后康復。
在咨詢世衛組織后,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表示不會實施飛行限制。該協會發布聲明說,埃博拉病毒只有在病患呈現嚴重癥狀時傳播,病毒潛伏期是2到21天。患者會突然出現高熱、肌肉疼痛等癥狀,接下來會嘔吐、腹瀉、肝腎衰竭,感染者后期出現內部和外部出血癥狀,出現癥狀的患者幾乎不可能會認為自己適于旅行。
“只要埃博拉感染者沒有嘔吐到你身上,坐在感染者身邊不接觸的話,就不用擔心被傳染。”比利時科學家皮奧特希望消除大眾不必要的恐懼。他和同事1976年首次發現埃博拉病毒,并用疫情發生地扎伊爾北部的埃博拉河給它命名。病毒共有5個亞型,1976年發現的首種亞型最為致命。世衛組織說,初步調查顯示,本輪疫情的罪魁禍首就是這種亞型。
皮奧特后來出任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現任英國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院院長。在他看來,即使有感染者從西非國家飛往其他地區,那些地區暴發疫情的可能性仍不大。也有分析人士提醒,為阻止跨境傳染和“飛行帶毒”,一旦往返西非三國的陸空通道被關閉,后果也很嚴重,因為這些國家連糧食等必需品都不能自給自足,“國際社會萬萬不能隔絕他們?!?/p>
“有報紙說,我們這里的氣候條件不適合病毒傳播,也有媒體說,南非已發現了疑似患者。無論如何,政府反復說,監控非常到位,所以,以我的觀察,在約翰內斯堡和開普敦等大城市,人們生活完全沒有受到影響?!遍_普敦旅行指導中心官員說。
埃博拉疫苗為何“遲到”
世衛組織發言人哈特爾坦言,長期以來埃博拉病例出現得不多,醫學界并未像針對艾滋病那樣存在迫切壓力去研發疫苗。大敵在前,美國多家機構加緊研制針對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藥物。
今年7月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西的話報道,該機構打算在9月中旬開始病毒試驗性疫苗的人體測試,有望在明年早些時候得出結果。福西說,疫苗研究從2003年開始,已經完成了以猴子為對象的試驗,被注射疫苗的猴子能在1個月內產生免疫。此外,2011年年底,亞利桑那大學研究人員也開發出一種試驗性疫苗,注射這種疫苗的小鼠有八成都不會再感染病毒。
今年3月,德克薩斯大學獲得2600萬美元的資助,研究三種埃博拉疫苗,在獼猴中的療效都接近100%。有媒體報道,2009年,德國一名實驗室工作人員被病毒污染的針頭刺傷手指后,接受其中一種疫苗注射,此后就沒有出現癥狀。
“在少數擁有高級別安全措施的實驗室,埃博拉疫苗研究數年前就已開始,并且部分實驗室結束了動物試驗階段,但人體臨床試驗為何遲遲沒有進行?”《星島日報》網站一篇報道提出問題。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由于安全性、劑量等技術參數難以把控,從疫苗的動物測試階段推進到人體測試階段難度不小。
但曹克勛醫生認為,人體疫苗研發的最主要難點也許并不在于技術,“這次暴發前,埃博拉并沒有引起國際社會足夠重視。即便現在的狀況,它的致死人數與瘧疾、登革熱等比依然相對較少。沒有大規模的暴發,也就沒有大規模的市場。一些大公司在商言商,認為疫苗開發出來,沒有好的市場回報,不愿過多投入?!?/p>
美國塔夫斯大學學者迪馬斯2012年的研究報告就指出,美國制藥公司開發新藥平均投入是10億美元,單次臨床人體試驗最高花費l億美元。漫長的人體疫苗測試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很難指望幾個頂尖公司出于人道主義花費幾十億美元做慈善。已有美國媒體披露,埃博拉出血熱在美國屬于“被忽視的熱帶疾病”。政府撥給制藥公司進行非營利性藥物研發的資金中,埃博拉的關注級別也較低。
今年1月,受美國國防部1.4億美元資金支持的一種埃博拉藥物進入臨床人體試驗,它是由加拿大一家制藥企業研發的。但不久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叫停了這種疫苗在健康人群體中的早期測試,要求生產公司提供更多有關保障志愿者安全的信息。
就是否應提前試用試驗性疫苗,醫學界和政府管理部門都存在爭議。一些人認為這輪疫情來勢猛,用藥救人要緊,管理部門應盡快放行,皮奧特對此持支持態度。但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把沒有經過充分測試的疫苗投入使用有違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