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我國的基本教育方針,音樂鑒賞課程作為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主要手段,越來越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視,本文就現階段高校音樂鑒賞課程所存在的種種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更好地去詮釋音樂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意義。
關鍵詞:高校 音樂鑒賞 教學 建議
音樂鑒賞是音樂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音樂鑒賞這門課程是高校選修課中開設最多的課程,如何利用這門課程去提高學生們的欣賞藝術的能力正是音樂教育者所要認真思考和總結的,當今社會中,我國教育方針中“美德教育”的核心就是藝術教育,而在藝術教育的教育體系中,音樂鑒賞課被認為是培養大學生藝術修養、藝術鑒賞能力的一門普及課程,音樂能夠推動人們的身心發展、陶冶人們的情操、還能夠有助于人們的創造能力,高校中的音樂鑒賞課的目標就是培養當代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在很多高校里面,音樂鑒賞課已經被列為所有學音樂專業生的必修課程,非專業學生的選修科目。音樂鑒賞課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一種感受事物的方式和能力,學習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對于現階段各大高校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導致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程積極性不高、甚至感覺內容枯燥、乏味,所以對現階段的高校音樂鑒賞課程進行改革顯得很重要。
一、高校音樂鑒賞課對學生發展的意義
音樂有利于促進學生們的智力的發展,這點是有科學依據的,音樂的作用是全世界人們所公認的,它能夠激發出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開設音樂鑒賞課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包括音樂藝術的基本知識,音樂的發展歷程等,還涉及到文學、歷史、美術、地理等相關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鑒賞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去欣賞并評價一部作品,培養出學生審美能力提高鑒賞水平,能夠培養出學生們的人文情懷,培養出學生們的審美情趣,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開設音樂鑒賞課程也是日常需要,因為音樂鑒賞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的一種文化方式,學習了音樂鑒賞課,能夠加強學生們的與人交流的能力,更好地去滿足生活的需要。
音樂鑒賞課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音樂是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之一,在音樂的世界里,我們可以反觀社會,體會到社會的日新月異的變化,能夠更好去適應這個社會。
二、高校音樂鑒賞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因為在各個高校里面音樂鑒賞課作為一門課外選修課,所以整個學校對其的教學目標設定不明確,教師在備課時,往往只是選取一段中外的樂曲作為整個課堂的講解內容,讓學們只是生硬的去接受經典音樂,教師們在授課時僅僅考慮了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教授,并沒有從學生的感知和體驗上來進行教學活動。
教學的內容單調枯燥一直以來就是各大高校音樂鑒賞課中無法回避的問題,音樂鑒賞有著與其他科目本質上的區別,它需要學生調動起學生的每個器官去接受新知識,教師們的上課內容就決定了學生們的聽課效率,現在大部分教師的采用歐洲古典音樂來進行教學活動,其他地區的特色音樂卻涉及比較少,導致學生對其失去興趣,禁錮了學生們的視野。
高校的音樂鑒賞還存在著另一個比較突出問題就是教學方法的單一,過去的那種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們先給學生們對即將要聆聽的音樂做一個基本的介紹,然后運用多媒體將樂曲進行播放,往往教師在學生們聽完之后也沒有很好地去進一步講解音樂作品,導致學生們根本沒有培養出很好的音樂素養。
教學設施的缺乏也是目前高校音樂鑒賞課程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之一,音樂鑒賞課受到學校資源的限制,通常很難將每一件音樂器件的真實地展現給每位學生,所以教師在上課時,大多是從理論的角度去講解每件樂器的性能、構造以及所表現的風格性能,由于平時在課堂上缺少對這些樂器的感性的認識,學生們不能夠通過音色準確的去判斷樂器的種類,所以達不到音樂鑒賞課的收效。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和教師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自從教育部將這門課程設為教學課程以來,雖然我國的很多高校的不同情況的開設了這門課程,但是真實的課堂效果卻不如預期的好,有些學院人為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的音樂社團就可以代替音樂鑒賞這門課程的開設。
三、提高音樂鑒賞課程教學效果的對策
首先各個高校應該明確音樂鑒賞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要講究技藝方法,還要融合哲學、美學、文學和歷史等藝術理論,通過展現中外不同的藝術形式,讓學生全方位立體式的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提升其自身對音樂的品味、品鑒的能力,進而更好地去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開拓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
教師們應該及時的更新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內容,比如讓學生自主的去選擇下節課的上課內容,教師們挑選學生們比較喜歡的中外作品,這樣就可以充分的調動起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使得課堂氛圍變得民主輕松,更加的有利于教師們和學生們的溝通交流,教師們可以選擇我國近現代優秀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們進行鑒賞,體會出我國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生對本國音樂文化的認同感。
在高校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中要積極的借鑒先進的教學方法,比如國外比較流行的DBME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從創作、歷史、美學等角度去評價一部音樂作品,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從很多角度去研究音樂作品,增強學生的音樂洞察力,促進學生們進行積極地思考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更能夠調動起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
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也是有著非常大的作用,教師們應該積極地去拓展音樂教學渠道,在整個校園產生濃厚的音樂氛圍,只有學生們處于一個濃厚的音樂氛圍中才能夠更好的去吸收音樂知識,提高自身的音樂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楊春林.淺談高校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07).
[2]田娟娟.高校公共音樂鑒賞課教學探究[J].大眾文藝,2013,(05).
[3]毛秋思.淺談高校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音樂鑒賞課程[J].青春歲月,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