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年的一個冬日下午,維也納街頭,裹得嚴嚴實實的莫扎特看見一個賣藝的中年人正在拉小提琴,拉的曲子恰好是莫扎特寫的。可是,中年人拉得并不好,很少有人駐足傾聽,更沒人朝他腳下的帽子里扔錢。
莫扎特看得心酸,便上前詢問:“您經常在這里拉莫扎特的曲子嗎?”
“是的,”中年人回應道,“現在奧地利人都瘋狂地迷戀他的曲子,我必須順應潮流。但莫扎特的曲子特別不好拉,我至今沒有掌握技巧。”
“您是以此為生嗎?”莫扎特繼續發問。
“是的,”對方嘆了一口氣,“我家有臥病在床的母親,有弱智的小兒子,我得拉琴賣藝來養活他們,不能讓他們餓著。”
莫扎特沉默了一會兒,突然開口:“能借用一下您的琴嗎?”
“當然可以。你也喜歡拉琴?”中年人邊說邊把琴遞給了莫扎特。
“我想是的。”莫扎特隨后便搭弓拉了起來,靈動的琴聲在空中飄蕩……過往的人漸漸圍了過來,邊聽邊往帽子里扔錢。很快,帽子便被裝滿了。
收攤后,莫扎特又把中年人帶到自己的住處,手把手地教他演奏莫扎特曲子的技巧。在他的精心指導下,中年人進步神速,拉出的琴聲比之前曼妙多了。
臨別前,中年人緊緊握住莫扎特的手,感激地問道:“能告訴我,您究竟是誰嗎?”
“您的一個同行,兄弟,”莫扎特說道,“一個和你一樣貧困,卻不放棄音樂的藝人!”
中年人點了點頭,他是盲人,根本看不到擺放在莫扎特房間里足以證明其身份的那些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