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年代:買包瓜子
可能中輛轎車
一筆1萬至10萬的罰款懸在滴滴打車之上。
因為抽獎獎品金額超過5000元,比如一輛奧迪A6,最近滴滴打車所屬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被海淀工商分局立案調查。
5000元的限額,來自《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抽獎式有獎銷售的規定。這部法律產生于1993年,它打壓住一個瘋狂抽獎的年代。
那時候,買一包瓜子都可能中一輛轎車。風潮是從銀行開始的。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發展經濟急需資金,銀行掌握的存款并不豐厚,于是有地方銀行開始以有獎儲蓄的方式吸引存款,一時間,響應者眾,以致當時的銀行像“抽屜”一樣。據人民銀行江西省九江市分行1986年一篇文章《談談當前有獎儲蓄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記載,當地工商銀行增加的資金,大部分來自農業銀行同期減少的數額。
但商家很快學會了這種抽獎的方式,并將它推演到極致,最有名的是一家瓜子廠。傻子瓜子公司推出了頭等獎為一輛上海牌轎車的抽獎,在10個省市辦了23個加工廠,銷售延伸至全國150個城市,有獎銷售前后17天,賣了700余萬元。不過加速擴張的同時,其他廠商的假次品也貼上傻子的標簽搭車售賣,全國掀起的瓜子銷售風將抽獎發展到頂點。
這也是傻子瓜子及其負責人年廣久的事業頂峰。《法治周末》報道,一個月后,幾名工作人員將一份文件——《禁止借有獎銷售為名推銷殘次商品》放到他面前,稱國務院來文件了,全國有獎銷售活動一律廢止。過了一段時間,年廣久本人也被以貪污、挪用公款、流氓罪三項罪名逮捕。此后,這位在上世紀80年代異軍突起的個體戶,再也沒有恢復曾經的規模,而風靡全國的有獎銷售,單個獎項的金額則在1993年被禁錮在5000元的標準上,并被寫入《反不正當競爭法》。
試水彩票:摸出來
百名百萬富翁
不過,抽獎仍在。
幾乎與國務院發通知規范有獎銷售同時,1986年,時任民政部部長的崔乃夫向國務院建言,可借鑒國外向社會發行彩票的辦法,籌措福利資金。在當時,社會福利工作已經使國家和集體(包括企業)負擔過重的情況下,這樣的建議很快得到采納。第二年,第一張中國福利彩票在河北石家莊面世。上世紀80年代末至2004年,多數中國人有過在廣場摸獎的經歷。此后,國家體育總局也推出體育彩票,民政部的福彩與體育總局的體彩并行,官方主導的抽獎風潮就此誕生。
各地廣場里一張張一元錢的刮刮卡,是民政部門福利彩票。1993年后,廣州近百個百萬富翁便來源于福利彩票的105位一等獎得主,而1998年,一對夫妻則在四次抽獎里,帶走了四輛桑塔納轎車。
那時的多數場景是,中獎車開出,警察護送,并且開車的不一定是中獎者,在那個年代,擁有汽車駕照的人并不多,中獎者大多找朋友代駕。
行業規則:雙寡頭的博弈游戲
一個“新興行業”因人類的趨利本性應運而生,那就是職業摸獎者。江蘇無錫出了一個摸獎專業村,“行業帶頭人”之前是一個印刷廠工人,他一年之內花了2萬元,在全國各地“摸”中了2輛桑塔納轎車、4臺電視機、16輛摩托車、5臺音響、1部照相機,超高的性價比改變了他的人生,后來,摸獎就成了他的職業。頂峰時,他手下有100多人跟他“學藝”。
而彩票市場“繁榮”的背后,其實是兩個部門之間的彩票競爭。就像當年街頭的兩家瓜子店競相打折一樣,獎金銷售額也被這兩家不斷刷新著。
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體育彩票一正式面市,便在1995年將彩票銷售總額拉高至上一年的5倍,達到67.3億元。三年后,民政部推出的一款福利彩票,使當年的銷售總額突破百億元。在一些地方,這兩家甚至會為爭搶舉辦彩票促銷活動的場地吵得不可開交。
此后,由于彩票承銷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大規模造假現象產生,引發社會巨大反響,彩票收益逐漸上收至國家財政,財政部為此還專門成立了彩票管理處,負責監管。而教育部、衛生部等也曾試過進入這塊極其“肥沃”的市場,卻都被兩堵堅硬的墻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