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國的AOPA國際飛行大會與美國EAA飛來者大會幾乎在同時間舉行。在參加過兩次飛來者大會的專業人士看來,它們各自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8月初,美國奧什科什(Oshkosh)小鎮舉辦的EAA飛來者大會又結束了。嗯?為什么要加個“又”字?因為對于飛行愛好者,飛來者大會就像是每年一度的節日,數萬名飛行愛好者駕駛著五花八門的小飛機(很多是自己攢的)幾天內聚集到奧什科什,瞬間擠滿了這座小鎮,他們一起風餐露宿,就為了開一個盛大的派對。至于動機,純屬個人興趣。
然而對于每年關注EAA飛來者大會的通航專業人士們,他們最初接觸飛行者大會的振奮似乎有所降溫,不論是否承認,大家多少有點審美疲勞。不過,這也令通航專家們能更加理性地去思考奧什科什飛來者大會,探索EAA飛來者大會背后的文化動因,甚至思考它的不足之處。
當奧什科什飛來者大會結束時,一場中國人自己的“AOPA國際飛行大會”已在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完美落幕。雖然,中國的飛行大會是以奧什科什飛來者大會為藍本,但現場呈現的風格卻與EAA飛來者大會有很大的不同。
從飛行器的數量上,國內的飛行大會與美國奧什科什飛來者大會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動機上看,國內飛行大會的自發性并不強,它暫時不能算是愛好者的聚會,更像行業協會的一種努力,努力在短期內為飛友們提供一個景色美麗、可以自由飛行的空間。人們將來會為了飛行機會而去。而在美國奧什科什,人們更多是為了聚會而來。
在兩場飛來者大會的參與者眼中,它們究竟是怎樣的兩場活動,透過它們,專家又能看到什么更深層的東西。本期俱樂部,本刊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高遠洋教授與國家飛行解說員王國新與大家分享他們在飛行者大會上的見聞與隨想。
2014 EAA飛來者大會觀感
這是我第四次來到EAA大會會場,與往年一樣,我依然是帶領一個觀摩考察團來參加這個全球最大的通用航空盛會。表面上看,EAA大會會場的場景每年都差不多,如果是看熱鬧,來一次足矣。但仔細去品味,每年的盛會總能帶給你新的感受、新的收獲。
飛行者大會鼓勵實驗、創新,動手做自己的飛機,然后駕駛它飛上藍天,這是EAA的宗旨,也是人類航空精神的最好體現。所以,在每年的EAA大會上你都能看到一些創新性的、甚至顛覆傳統的實驗類飛行器在這里向公眾展示和試驗首飛,比如今年就有一款家用轎車大小的Mini噴氣飛機在飛行表演現場進行了首飛,其速度之快、身影之矯捷讓觀眾驚嘆不已。當同行的一位朋友以慣性思維興致勃勃地去詢問這款飛機賣多少錢、如何購買時,這位試飛員仁兄(同時也是飛機研制者)的回答卻耐人尋味,他說“這架飛機是他與他的哥哥自己研制供自己飛著玩的,不賣,但是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歡迎去他家,可以在他的指導下你自己做一架”。所以,如果僅僅把通用航空理解為一個產業,那你就很難去認識通用航空的全貌。通用航空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群眾性、大眾化的航空活動。
在EAA會場不僅讓你大飽眼福,你還可以去動手,在飛機制造技師及工匠們(他們都是志愿者)的指導下學習如何去粘接飛機機翼框架、如何去縫制飛機蒙皮。在會場主路旁還有一個名為“One Week Wonder”的展棚,位置非常顯眼。這里正在向觀眾展示如何在一周之內——即從展會的第一天開始到展會結束之日為止——造出一架飛機。飛機零部件由各零部件供應商贊助提供,由一群毫無經驗的志愿者在飛機制造技師的指導下去完成這一工程,在我們離開奧什科什的前一晚,這架飛機已被推出了展篷準備在EAA大會的最后一天進行試飛。
當然,在EAA大會除了新鮮,收獲的還有感動。
每次去EAA大會我都要去EAA博物館旁邊的少兒航空體驗營(KidVenture)駐足至少半時辰,不為別的,就是靜靜地看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如何在同樣透著童真的爺爺輩航空迷志愿者指導下學習航空知識、做飛機模型、開飛行模擬機,這一場景帶給我莫名的感動,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美國航空之強不在于他們有多少架飛機、多少個飛機工廠,而在于其濃郁的航空文化及強大的航空精神,且美國的這種航空文化與航空精神就這樣一代一代地被傳承。
在今年的EAA大會上還有一個特殊的紀念儀式,那就是向EAA的創始人Paul Howard Poberezny先生致敬,Poberezny先生在2013年辭世,享年93歲。正是這位受人致敬的老人在1953年創立了EAA這一全球性的、會員人數近20萬人的航空群眾組織,并以他的一生成就了EAA大會、成就了EAA的輝煌。紀念儀式簡單但很親切,在EAA會員大篷的一隅設有一個Poberezny紀念展廳,在展廳入口處的幕墻上寫著對Poberezny先生的評價:“他是一位飛行家、一位飛機設計者,他更是一位行業領袖,他把他的一生獻給了航空事業,為自由飛行戰斗了一生”。在展廳出口樹著一個大大的留言幕墻,幕墻上寫滿了來自全球各地人們的留言,人們寫得最多的詞語是“Thank you Poberezny”,令人感動、令人動容,我情不自禁地也在留言幕墻上寫下了三個大大的漢字:“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