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全面深化改革
一年前的初冬時節,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前進號角。一年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一舉一動吸引著世界目光: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簡政放權、依法治國……人們相信,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經濟將更加健康、開放,而這樣一個中國將為全球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正能量與新動力。
2014年3月3日,中國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2014年全國兩會由此拉開帷幕。兩天后,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中國進入了為期10多天的年度政治盛會時段。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作了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俞正聲說,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中國的改革開放進行了36年。全面深化改革是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改革”成為貫穿本屆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的“主線”。
全球貿易格局巨變
當今世界,論經濟格局,可謂三分天下:北美、歐洲以及亞洲。但與歐洲有歐盟掌舵、北美有美國主導不同,亞洲更顯戰國紛爭之勢,群雄競起,合縱連橫。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就指出,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框架協定)是亞洲地區參與成員最多、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談判,具有較強包容性,符合亞洲產業結構、經濟模式和社會傳統實際。因此,樂觀地看,RCEP可望在2015年初步成型。
從未來的亞太自貿格局看,將可能有兩大組織,一是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二是RECP。其中必定有對沖和博弈,比如TPP美國打頭,撇除了中國,對中國制造難免會有一些杯葛;RCEP東盟牽頭,而中國在其中,美國也不會不犯嘀咕。日本則腳踏兩只船,相對處于有利位置。
歐債危機5年
2009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將世界經濟推到難以自拔的深淵之中。歐債危機成為對歐洲乃至世界經濟影響最大的經濟問題。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各國,一方面通過歐元區國家合作來實施積極自救措施,另一方面也把目光瞄向歐元區之外,極力向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求援。
在過去五六年間,歐洲各國在財政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2013年4月12日為標志,希臘重新返回國際金融市場,重新發債,有八倍的超額的認購,這表明歐債危機基本上已經結束了。
此外,受歐債危機影響最嚴重的“歐豬五國”(包括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在內的五個國家)經濟也有改善跡象。
新興國家“被”危機
2014年1月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又經歷了一輪貨幣危機,資產遭到拋售、貨幣貶值、利率上升。2014年以來,全球最主要的24個新興市初幣中,僅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其余全線貶值,其中有3種貨幣跌幅在5%以上,依次是阿根廷比索-18%、土耳其里拉-8%和南非南特-5.4%。美聯儲再度削減量化寬松政策(QE),是造成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逃的直接誘因。經濟學家吳敬璉表示,中國也應該警惕美國QE退出后“熱錢跑了”。
目前,在那些遭遇貨幣貶值的國家,其國內經濟的共同特征是通脹高企、財政平衡能力差、政府債務占比過高等。以此次受沖擊較大的阿根廷為例,其經濟呈現“雙赤字”特點,即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和財政赤字并存。在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短期資本持續流入,能夠推高股市、助推信貸擴張,表面看上去紅紅火火,但是一旦資本撤離,就會出現股市暴跌、貨幣貶值。美聯儲在持續減少購債規模的同時,加息的壓力也在逐漸顯現,成為下一個負面預期,新興經濟國家將受到持續的考驗。
也有分析認為,并不是每個新興市場國家都是“空心化”的,特別是外匯儲備比較充裕的國家,應當不會被國際資本的回流嚴重沖擊。話雖這么說,外匯儲備能不能用來彌補國際資本撤離后留下的空缺,會不會產生效果,都無法預料。更何況,國際資本撤離影響的是資產泡沫,而用外匯儲備來彌補資產泡沫,本身就是一個不正常的手段。
這也意味著,QE退出對新興市場的沖擊是必然的。如果QE退出步伐快、效果好,對新興市場來說,擺脫QE退出的時間會短些,受到的影響也會小些。否則,后果真難預料。
APEC重回中國
時隔13年,2014年11月5日至11日,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周重回中國舉辦。
提升經濟實力的13年,更是中國逐步參與國際經濟事務,并日益扮演主要角色的13年。2001年上海APEC會議時,中國的GDP還不到日本的一半,但13年后,中國已超越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APEC會議重返中國,無疑讓這次北京“年會”具有了13年前不可比擬的含金量。中國國際地位的今非昔比,也讓世界高度關注。
2014年APEC會議的主題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將“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定為三大重點議題。
當前全球處于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經濟下行風險猶存,而且APEC發展中經濟體內部面臨經濟轉型升級調整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難題的考驗。為增強亞太經濟活力,保障中期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本屆APEC北京峰會批準《亞太經合組織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共識》,決定以經濟改革、新經濟、創新增長、包容性支持、城鎮化作為五大支柱,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探索新興經濟增長領域,進而為地區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鞏固亞太地區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地位。
IMF改革步履維艱
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改革能否邁出實質性步伐,成為世界銀行年會各方關注的焦點。如果不改革,IMF將進一步削弱作為世界金融穩定器的作用。經過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再加上烏克蘭危機,曾經高高在上的IMF已經深感力不從心、亟需改革。然而,現實是不僅IMF的改革久拖未決,來自新興金融機構對IMF的挑戰也在增加。
在發達國家經濟普遍沒有擺脫蕭條的情況下,IMF要想解決資金壓力,只有向新興經濟體求援。而新興經濟體也愿意通過提高注資份額提升自己的話語權。改革完成后,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最大新興經濟體在IMF的表決權份額將增加4.5%至14.3%,中巴俄印都將躋身IMF十大成員國之列。其中,由中日韓與東盟國家共同構建的東亞“10+3”貨幣互換機制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是最受關注,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如果IMF的改革因為美國的因素繼續耽擱下去,這些新興金融機構的作用將越來越大,IMF對國際經濟、金融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削弱。
安倍危險右傾
一個“獨裁”的首相加上一個隨時可以去海外打仗的自衛隊;一些“政府說右,就不能向左”的媒體加上一些歪曲歷史的教科書;當年,日本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思想各領域確立起軍國主義體制,然后走向了戰爭。現在,許多日本人認為,一個戰后擁有和平憲法的民主制國家怎么可能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呢?然而,縱觀安倍政府的所作所為,人們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
首先,安倍及其內閣成員在國內、國際等重要場合公開否認歷史,宣揚“侵略定義未定論”、“‘慰安婦’必要論”、“效仿納粹修憲論”,表示要選擇性繼承對亞洲各國侵略歷史表示歉意的“村山談話”,對承認強征“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出臺經過進行調查。繼而又在上臺一周年之際悍然參拜靖國神社。
其次,安倍內閣加速擴充軍備,自2013財年首次實現11年來的防衛預算實質性增加后,2014財年又增加到創歷史新高的95萬億日元。此后,又組建進攻型的海軍陸戰隊,數次進行有針對性的奪島演習。2014年4月1日,安倍內閣拋棄了延續近半個世紀的武器出口三原則,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為日本武器裝備出口、軍工產業走向世界打開大門。此舉將使日本更方便地向東南亞國家提供軍事援助,介入南海糾紛。
日本在戰后能夠迅速地發展起來,得益于擁有一部和平憲法。但2014年7月1日,日本內閣會議批準了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作出日本自衛隊成立60年來最重大的政策轉變。使日本在自身未受到攻擊的情況下,也可以走出去為協助他國而行使武力。至此,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專守防衛”的宗旨形同虛設。
馬航客機失聯
2014年3月8日凌晨,馬航MH370載著239人失聯,機上乘客來自13個不同國家,其中,有154名中國乘客。
在馬航失聯后的兩個月中,搜索區域北到中亞地區,南至南印度洋,東至南中國海,西及安達曼海,最多時有26個國家參與搜尋,無論從搜索區域及規模,均創造國際救援的新紀錄。中方共派出18艘船只與軍艦、8架直升機、5架固定翼飛機,協調66艘過往中國商船和20艘漁船協助搜尋,動用21顆衛星并協調國外16顆衛星提供數據支持,全方位開展地面、水面、水下搜尋和掃測。在中國政府派出的艦船上,有2500多名參與搜尋人員,累計搜尋130多萬平方公里海面。
在世界各個角落,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同樣在為MH370,為機上的人們祈禱。
地球越來越平,任何一個街市發生災難,任何一架航班遇險,其影響都可能是世界性的。對于航空災難,對于海嘯、地震,對于暴力恐怖行為,全人類要共同面對。
人類的誕生和發展歷程中災難很多。有些是人為,有些是天災。每經歷一次,人類都變得更加堅強。對于MH370失聯原因,目前有諸多猜測。無論什么原因,都需要包括涉事航空公司在內的世界所有人反思和警醒。
世界杯巴西綻放
2014巴西世界杯激情四射,決賽德國1:0戰勝阿根廷,第四次捧起大力神杯。
這屆世界杯一共吸引了515.4386萬名球迷來到巴西觀戰,其中在里約熱內盧進行的決賽吸引了98.733萬名觀眾,這比任何一個舉辦城市的數字都要高。
32支球隊的所有登場球員一共在場上跑動距離,差不多等于繞地球7圈的距離。
巴西世界杯賽程上激情四射,一共打入了171個進球,平均每場比賽的進球數字是2.67個,這是自1998年法國世界杯以來最為高產的一次。
為了舉辦一屆成功的世界杯,巴西政府的投入不菲,不過回報同樣非常可觀,各項前期投資為巴西帶來了包括稅收在內的至少72億美元的經濟收入。
亞運會仁川登陸
16天,45個國家的選手在這里揮灑汗水、挑戰自己,在這里實現了自己的希望和夢想。這里有著值得永存的記憶,這就是2014年仁川亞運會。
本屆亞運會從2010年廣州的42個大項、476個小項“瘦身”至36個大項、439個小項。隨著乒乓球選手包攬當日的男、女單打冠軍,派出近900名運動員的中國體育代表團以151枚金牌輕松實現亞運金牌榜九連冠,獎牌總數達到342塊,是除廣州亞運會之外最多的一次。
東道主韓國以79枚金牌、234塊獎牌連續第五次占據金牌榜次席;日本以47金、200塊獎牌穩居第三。亞洲體壇總體格局未有大的變化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