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是教育部直屬“211工程”“985工程”、全國重點大學,始建于1987年,是東北大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自成立以來,學校秉承“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訓,按照“提高質量求生存、狠抓學科建設上水平、適度擴大規模求效益、深化內部管理促發展”的辦學思路,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確立了厚基礎、強專業、寬口徑、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案,通過不斷探索適合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教學新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優化課程結構,構建素質教育保障體系
為了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振興教育事業的時代需要,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各級各類教育的主導思想,高校作為培養現代人才基礎素質、健康素質的基地,如何在教學中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精神,就成為我們當前高校教學中的首要任務。為此,分校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改革課程結構、設置綜合課程 課程設置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與難點,分校按照課程設置計劃性、系統性、邏輯性的特點,運用運籌學原理科學處理和安排教學程序,以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為中心,遵循大學生的基本發展情況,利用系統整體中各學科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所提供的信息,構建合理的教學課程結構,發揮和提升基本教學課程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課程的設置,教學時間可長可短,依內容而定,教學形式靈活多樣,以實現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分科與綜合、常規與隱性課程的結合。
分校的體育教學開設足球、籃球、排球、網球等二十幾項課程,在體育教學部網站上還開設有網絡課程,供學生自主學習,拓展了體育課程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針對傳統的競技體育觀念已不再適應時代與教育發展要求的情況,新課程的開設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結合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大學體育生活化,滿足大學生的發展需求,形成大學生身體發展和人格形成的教育觀,重視體育的需求、娛樂,形成社會關系和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 學生在教學和活動中都要表現出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展現自己的意志與體力。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各種能力得以發揮的條件之一,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不能在學習上和工作中取得應有的成績。通過文化課的學習,可以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從而使學生領悟喜愛項目的藝術內涵,從中發揮藝術特長,素質教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這些是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根本保證,只有在教學中正視基礎知識的傳授,才能使學生的基本素質迅速提高,基本能力得到正常發揮。
全面了解,區別對待,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各方面情況,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均等的教育,根據每個學生的健康狀況、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等進行隱性適度的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不但要關心優秀學生,更要關心后進生,要對每個學生負責。
建立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確保素質教育的高效運行 對素質教育進行質量檢測、考核、評估、評價的標準可規范學校管理行為,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對學校素質教育工作起到導向保障和激勵運行作用,保障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它既是目標也是結果,在向素質教育轉軌中,必須構建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和方法。
堅持以實現素質教育為最終目的 如在學校體育工作中,加強體育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學生終身受益,進而提高整個民族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體育教師確立終身體育觀,使體育教學及各項體育活動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注重加強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注重傳授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重視引導學生主動的體育實踐;注重體育骨干與積極分子的培養;增加對體育典型的大力宣傳。
發揮學生自身主體作用,推進素質教育進程
注重強調學生自身主體作用。學生是自己的知識的建構者,這正是其主體性的內在根據。建構主義強調教學不是通過教師向學生單向傳遞知識就可以完成的,知識也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教學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教學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學生的主體性不是我們賦予的,而是他們作為學習者本身所具有的。學習又是一個社會性的建構過程,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建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教學環境時,應當更為關注社會對人的發展的需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學習的能動作用。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注重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交際能力。應變能力的培養,是適應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信息萬變的要求。而交際是人的社會需求和社會行為,大學生要具備交際能力,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培養誠實謙虛的作風,掌握巧妙的交際方法,保持自己的儀表端莊,表情自然,舉止大方、灑脫。
各專業積極調整教學模式。分校從建構主義教育觀出發,分析學校教學過程的模式及其特點,根據當前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總目標的學校改革的要求,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模式。以體育教育教學為例,“三段型”體育教學模式是目前全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采用最多的一種教學模式,但相對來說還屬于比較傳統的一種教學模式;“俱樂部型”“分層次型”體育教學模式是當前諸多體育教學模式中較優越的兩種模式,但是這兩種模式也有著自己的缺點。在各個高校尋找適合自己的改革出路的同時,分校體育部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目前比較好的新型教學模式如動態彈性“班內層次調整”教學模式,該模式是在“分層次型”體育教學模式及其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出的一種新型體育教學方法。
實踐表明,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自成立以來,一直注重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盡管在實施素質教育、探索教學新模式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但是一定會把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當成當前教育教學中的首要任務,探索適合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教學新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模式的實施。只有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探索教學新模式,才能建立以此為方向的教學與素質養成相結合的素質教育模式。當前,學校正是以此為目標,為社會培養新世紀的合格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