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高考社會化”實現教考分離來落實素質教育的呼聲不少。因此,正如學者所言,英語高考改革如果成功,還能為接下來繼續打破“一考定終身”取得經驗。現在,在具體操作細節不明的情況下,我們還只能給予“沿著正確方向鍥而不舍必定成功”的祝福。
社會化考試是行政主導或認定的唯一考試,還是完全市場競爭的多項考試?成績的認定是取多考的最高成績,還是取水平等次認定?是只認高三一年的多考,還是認有效期內的一年多考?是納入高校錄取的統一總成績計算,還是由高校根據專業要求作為參考?……不同的選擇,就會對考生、家長、學校教育發出不同指揮棒指向。
對“英語高考社會化一年多考”很有參照意義的,就是現在可以一年多考的英語四六級。在功能上,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已從當初的“標準關聯的常模參照測驗”,異化為與學位證掛鉤,甚至成了用人單位的硬性要求。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走向極致,一些高校甚至將英語教學外包給了社會培訓機構,專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指揮棒,以應試教育的方法教學,采取大班教學和小班操練的教學模式。如果英語高考社會化操作設計不當,不僅不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原英語語言工具的本來面目,反而可能因為不得不參加培訓而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增加家長經濟負擔。
每一個人都應該成才,但并不是每個學生都需要把英語學好。如果英語依然捆綁著考生上大學的命運和未來,考生們對總分的狂熱追求也就不會改變,高考英語“社會化一年多考”的改革,進步作用也就會大打折扣。英語高考改革的問題,關鍵依然是高考錄取制度的整體改革,只有“頂層設計”做好了,才能將英語的重要程度、學習態度留給學生自己去判斷和選擇。
高考改革的核心是在努力實現公平公正的基礎上打破應試教育的壁壘,真正推行素質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英語高考“社會化一年多考”的改革也必須基于這一指導思想,才能真正承擔起繼續打破“一考定終身”試驗田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