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圖書館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資源系統,更是一個集信息資源和服務于一體的動態活動,我們在分析數字圖書館基本情況的基礎之上,解析數字圖書館給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帶來的影響,探討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
【關鍵詞】信息服務;數字圖書館;服務模式
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信息化社會時代已向我們靠攏,其中,圖書館事業正處于變革中,其發展速度相當迅猛,正在實現朝著數字圖書館方向的發展。
據新聞報道,全球圖書界對于數字圖書館的研究探討比比皆是,數字圖書館將成為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當然,備受大家關注的還是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研究。
1.數字圖書館基本情況
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數字圖書館(Digital Library)是近年來新流行的一種詞匯,目前關于數字圖書館的定義,不同的學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定義。正如Gary Marchionini著名的數字圖書館專家在百科全書中曾提出,不同的社會群體關于數字圖書館的詮釋都各有千秋。比如對于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群體而言,數字圖書館就是個管理數據庫服務的設備,而對于商業群體來說,這又是一個新的情報資源,或者說的直白點,商機。和傳統的圖書館相比,數字圖書館所擁有的獨特優勢就凸顯出來了,這也會是傳統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方向,其表現為:
1.1 數字化。
數字圖書館區別于傳統圖書館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數字化,這也是數字圖書館的基礎所在,因為任何其他功能的信息資源都是依附于數字化發展起來的。說直白點,數字圖書館的本質就相當于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最初級階段—機器語言,就是利用信息技術等各類媒介將文件處理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數字信息。這種信息是多媒體,各種形式的,人類可以利用各種輸出設備獲取相關信息資源,例如,顯示器,音響,打印機等。
1.2 智能化。
能夠自動挖掘用戶信息并加以分析,對其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是數字圖書館的價值所在,系統會自動選擇在自然語言智能化界面上通過用戶接口幫助用戶去記憶,理解,使其充分的利用數字圖書館的資源。
1.3 網絡化和共享化。
業務得以發展的基礎就是有較強的網絡覆蓋率,數字圖書館也是在信息資源數字化的基礎之上,通過網絡來完善其他基礎設施的。
就目前而言,數字圖書館正在利用inter和萬維網高速有效的計算機網絡籠絡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和計算機,并將其融為一體,達到資源共享。
2.數字圖書館對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影響
眾所周知,傳統的圖書館是以紙張作為信息載體的,其服務模式也是千篇一律的紙張文獻,但凡這種情況下,讀者都不太愿意去翻閱,哪怕是新購進的圖書,帶著好奇心,讀者還得通過一系列的手續去查找自己需要的文獻,最終經管理員批準才能獲取,導致讀者興趣低下。但這一傳統,單一,被動的服務模式被數字圖書館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圖書館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和挑戰。其具體表現分析如下:
2.1 對信息資源的挑戰
傳統圖書館的所有文獻來源只限于本館,且大多數都偏向于收藏版的期刊。數字圖書館的內容遠遠超出了傳統圖書館的內容范圍,在數字圖書館環境下,圖書館內的內容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的變化,原有的內容會不斷的被更新,新的資源信息會層出不窮,與時俱進,以致于達到資源共享最大化。
2.2 對服務方式的挑戰
傳統圖書館會碰到朝九晚六的開放時間,可能這個時候你想讀書了,卻要受到圖書館已閉館的限制。而數字圖書館是全天24小時服務,隨時隨地,輕松自由的選擇你想要學習的時間,而且在網絡支持下,你可以享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資源,無需受到任何時間或空間上的限制。
3.數字圖書服務模式的探討
數字圖書館的產生把傳統圖書館推上了浪尖,新的服務模式正在慢慢取代傳統模式。筆者認為,數字圖書館的主要服務模式是集成服務模式,用三句話概括就是“以用戶為中心,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個性化為特征”,三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關于集成服務模式中的“集成”,簡單的理解為三個意思:
一是信息資源的集成,包括本館內的資源和虛擬的資源;
二是信息內容的集成,數字圖書館對檢測到的文獻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從而為讀者提供價值更高的產品。
三是信息技術的集成。即數字圖書館內部整套技術設備的有機結合。
3.1 以用戶為中心
用戶第一的觀念是數字圖書館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們必須樹立以用戶用中心的理念。從理論角度分析,不管是傳統圖書館還是數字圖書館,其宗旨都是收集各類文獻信息,通過媒介手段向社會傳播。因此,數字圖書館只是在傳統圖書館的基礎上將手中的資源信息加以加工,整合,以最優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用戶第一”的理念并未發生實質性的改變,相反,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更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數字圖書館無論是從開發到應用都遵循用戶第一的理念,它以全新的方式改變著用戶獲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同時激發用戶對于潛在信息的需求。根據最新統計反應,用戶的需求變化大體表現如下:
數字化信息要求專業化、全面化和系統化;網絡平臺需要做到開放和規范;服務系統更智能和高效率。
數字圖書館必須充分考慮到用戶的這些變化,不斷的改進,使數字圖書館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從而為社會創造更大經濟效益。
3.2 以現代信息為支撐
數字圖書館的產生標志著一個新的知識環境的誕生,他囊括了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和通信設備,建立了規模性較大,擴展性較強的知識庫體系,所以現代信息技術既是數字圖書館的技術保障,也是數字圖書館服務的堅強后盾。
數字圖書館各項服務的開展都和現代信息技術密不可分,比如數字圖書館的搜索引擎技術,他是獲取信息資源的主要工具,就相當于一個數據庫。通過搜索引擎可以實現條件搜索和全文搜索的組合,提高用戶需求的準確度。
3.3 以個性化為特征
個性化需求是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數字圖書館也不例外。隨著數字圖書館的不斷發展,用戶對于信息需求的要求日益變得苛刻,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個性化成了用戶關注的焦點,這也將是數字圖書館未來的發展大趨勢。個人認為數字圖書館的個性化可從兩個方面體現,一是按客戶需求提供服務,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二是根據用戶群體的特殊化對信息資源進行二次整合,創建個性化的信息環境。
數字圖書館是一個集信息資源、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動態有機活動,其最終目的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為用戶提供更為全面的信息資源。隨著數字圖書館日新月異的發展,其服務模式的研究將成為數字圖書館的重點研究對象。數字圖書館的研究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整個數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共平,吳翻.數字圖書館的杜澤服務模式[J].中國圖書館雪豹,2004(3).
[2]王群.基于數字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模式研究[J].圖書館雜志,2006(4).
[3]張安珍.論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服務模式[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