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教師是實用技能的傳授者,他傳授的技能是學生生存的根本,他們的辛勤工作將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批出色的職業人才。他們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態度,更重要的是組織學生實習,通過現場或模擬職場的真實、逼真的環境,深化和拓展專業的學習,培養學生模仿、操作、實踐、制作產品的應用性能力,從而使學生順利完成從“學校到工作”的過渡。簡單地說,中職教師就是要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做事。
電子專業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是非常強的,光有理論沒有實踐,就如紙上談兵,光有實踐沒有理論,也不會有長遠的發展。學校在理論教學方面是強項,企業在實踐方面有優勢,怎樣把學校和企業兩方面的長處結合起來,提高電子專業的教學水平,把學生培養成社會歡迎的技術人才?這兩年來,我們在進行五L辦學模式(學校即工廠、教室即車間、教師即師傅、學生即員工、作品即商品)的教學研究中總結出了一種破解方法,那就是“師帶徒”的形式。
一、“師帶徒”破解師資難題
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看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專業課教師更應當是行業中的能工巧匠,但是學校真的能把能工巧匠請來教書嗎?我想是不大可能的,因為真正的能工巧匠在行業中拿著比教師高得多的工資,他為啥要來干教師這種苦差事?為了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解決電子專業的師資問題,近幾年來我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教師進企業當學徒
到企業進行考察、開展調研,了解企業的生產情況及其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不斷改進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而且放下教師的架子跟企業師傅當徒弟。每年的暑假,我們學校的專業課教師都要進企業學習,學習企業的文化和先進技術。比如陳兵老師到瓷磚廠學習PLC控制技術,唐旭到電器經營部學習強電維修技術,萬玉林到家電售后服務中心學習家電維修技術,羅建英到劉興電機學習電動機維修技術等,把企業的先進技術引到學校,從而把教學和生產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進企業學習我們電子組的教師成長為水平較高的雙師型教師,其中高級維修電工三人、高級家電維修工三人、中級維修電工二人、維修電工考評員二名,有效的解決了電子專業的師資問題。
2.以老帶新,師徒結對
以老帶新,師徒結對,比如羅建英帶張晶、萬玉林帶唐旭、陳兵帶魏小平等。通過骨干教師的傳、幫、帶,幫助青年教師及新聘請的教師提高教學實施能力,上好合格課、優質課,幫助他們迅速掌握“7S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和“項目教學法”,使他們迅速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3.教研會上互當師徒
我們電子教研組經常進行教研活動,活動中相互學習,彼此是師徒,比如教研會上王崇遠老師教大家制作教具,萬玉林老師教大家維修家電,羅建英老師教大家“導學法”和課堂管理,張晶老師教大家說課的技巧和教案的制作等。
在相互幫助中,本組每位教師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羅建英的“導學法”在全校推廣,張晶的說課獲國家級二等獎,萬玉林獲市級技能大賽一等獎,王靜成為電子裝接工的技術能手,唐旭成為強電專家,陳兵成為自動控制和通訊設備行家,魏小平也成為了深受學生愛戴的自動化控制能手,另外萬玉林、付浩、唐旭還是家電維修行家。
二、“師帶徒”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師傅帶徒弟與老師教學生是有區別的,教師教學往往有規定的時間和任務,師傅帶徒第不僅有規定任務,還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
1.利用實訓室管理培養小先生
實訓室管理工作是非常繁重的,我們電子專業只有一名實訓室管理員,但在他的指導下有一個學生管理團隊,他們在幫助老師準備、收發、維修和保管實訓器材的同時,也學到了相關的專業知識,在實訓課中他們還指導其他同學,成為其他同學的師傅。
2.利用家電維修協會培養學生專長
我們電子專業在校內組建了個家電維修協會,老師是他們的師傅,高年級學生又是低年級學生的師傅,一級帶一級,家電維修協會生生不息地發展。他們負責學校廣播室的管理和校內電氣設備的維修,很多同學在協會中學得了一技之長。
3.利用對外服務窗口擴寬學生知識面
我們電子專業在校門外開了個家電維修門市,作為對外服務窗口,為附近的群眾維修家用電器,學生在課外時間或周末到門市上來實踐,他們見啥學啥,和其他門市的徒弟沒有兩樣,不僅擴寬了知識面,還增強了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很多學生因此而踏上了家電維修這個行業。
三、“師帶徒”擴寬了招生和就業通路
教師扮演師傅的角色,學生扮演徒弟的角色,本身就是教學與行業高度接軌的體現,因此我們電子專業在社會和行業中有相當強的影響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家電維修門市也是宣傳隊
我們的家電維修門市常年對外服務,讓社會看到了我們專業課教師的實力,同時我們
把學生當徒弟,也向社會展示了我們教學的用心程度,更主要的是我們把一批批的學生帶入了行業,使他們也成為了憑技術掙錢的師傅,從而使電子專業對社會產生了很強的吸引力,有很多新生因此直接報讀我們電子專業。
2.利用電子專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帶動勞務培訓招生
每年的勞務培訓我們電子專業的招生人數是最多的,我們電子專業有個QQ群,群里面有很多電工行業精英,并且是我們的弟子,招生時,在群里面發個消息,就會有很多人響應,我們就能招到很多學生。
3.利用老生帶動新生就業
師徒間的感情與師生間的感情是有區別的,同樣,師兄弟間的感情與校友間的感情也是有區別的,我們把部分學生帶上了行業之路,他們又在行業中開辟一片理想的天地,但是他們始終沒有忘記師徒間、師兄弟間的這份感情、這份責任。比如,我們的學生伍云剛,他在洪雅成為了家電行業的大老板,在他的指引下,其他一些學生也在洪雅的縣城和鄉鎮當上了家電行業的小老板;任啟明同學是我們把他帶入手機維修這個行業的,他成為了這個行業的佼佼者,在他的指導下,又有很多學生踏入了手機維修行業;再比如,夾江的電工行業,相當大一部分人是我們電子專業的學生,他們都是通過師兄弟這份感情相互帶入行的。就這樣,我們相當多的學生在往屆學生的指引下,實現了自主就業、就近就業和對口就業。
四、“師帶徒”促進教學和諧
因為師徒間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這是在相互幫助和關心中形成的,每年由學生自發組織的迎新會和歡送會就是一種體現,每屆新生進校時,我們電子專業都要舉辦迎新晚會,歡迎新生的到來,讓新生一進校就感到一種溫暖,接下來學長們會教他們禮儀操、弟子規、行為規范等,讓他們先學會做人,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長們手把手教他們專業技能、工作方法,教會他們做事。一學年又要結束了,師弟師妹們懷著萬分感激,又會自發的為學長開歡送會。就這樣,迎一屆,教一屆,送一屆,整個教學過程其樂融融,非常和諧。
“師帶徒”是教學與行業高度接軌的一種形式,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有效克服了一些學生的厭學情緒,直接推動教學質量提高,通過這些年的嘗試,我們電子專業取得的成績是令人驕傲的,兩年來,本組學生技能鑒定合格率100%,2013年6人參加樂山市中等職業學校第五屆學生技能大賽獲4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兩名教師獲得樂山市優秀指導教師獎;2012年張晶老師參加國家級說課比賽,獲二等獎,2013年萬玉林老師參加樂山市職業學校教師技能大賽,獲一等獎。更重要的是學生學到了技術,成為了真正的技術人才,拿到了金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