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基礎柔性化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管理和教學方式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可組合性、可選擇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教育。”這里的“柔”是相對“剛”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教育的彈性和靈活性,強調個人潛能的開發和應對世界變化的能力。這一新的教育思想對我國現階段的教育體制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尤其對于計算機基礎教學,具有更為突出的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教學改革;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
“柔性化教學”一詞來源于經濟學中的“柔性化管理”。其精髓就是將管理軟化,以人為核心,是實現管理現代化的一種新的模式。最早將這一模式應用到教學中的是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政府教育部門和某些大學的管理者就開始關注和探索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大學教育發展的新思路,并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并提出了一種新的大學教育理念──“柔性化教學”。這種教育理念主要是指“以滿足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變化的客觀要求和培養學生未來適應能力為宗旨的,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管理和教學方式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可組合性、可選擇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教育。”這里的“柔”是相對“剛”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教育的彈性和靈活性,強調個人潛能的開發和應對世界變化的能力。
柔性化教學是在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一新的教育思想對我國現階段的教育體制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尤其對于計算機基礎教學,具有更為突出的理論指導意義。
一、國外高校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的現狀
美國高校的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實驗技術人員指導學生主要進行常用實驗儀器的常規訓練;第二階段,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典型的計算機應用的實驗、仿真模擬實驗等;第三階段是學生的設計性、研究性實驗。
教學方法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原則,美國許多高校把“科學研究方法”當作大學低年級的一門必修課開設。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啟發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來學會如何剖析實驗問題、如何制定最佳實驗方案,并給學生留下許多啟發性和能夠開闊視野、思路的問題或布置一些專題實驗供學生選擇。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在內容選題和實驗要求上有所區分。他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大量增設選修課和實驗課,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英國,部分高校實驗考核的辦法是:每個學生必須完成并達到一定的分數,修滿學分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沒有其他等級,也沒有百分制。
在德國,單個實驗結束后,由實驗指導老師負責小口試,全部實驗結束后,在實驗負責老師處進行口試(內容包括所有實驗)。
二、國內高校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的現狀
計算機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核心,計算機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計算機基礎教育也迎來了大發展的難得的歷史機遇。主動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教學決策者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的社會責任和自身發展的要求。為全面提升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質量,2008年5月,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組成起草小組,經過辛苦的努力,幾易其稿,完成了《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在其中提出了計算機基礎教學實驗體系和實驗內容。高等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老師們也一直對實驗教學進行不斷的探索和改革,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近年來國內高校計算機實驗教學動態。
1.實驗教學方式
國內高校實驗教學目前主要存在3種方式:一,實驗課程貫穿于理論課程,實驗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附屬品,主要用于協助理論教學完成系統地向學生傳授海量知識。二,將主干課程中的實驗內容獨立開設實驗課,加強了實驗教學的地位。三,保留一部分基礎實驗與理論課程同步開設,而通過高級實驗內容的提煉、優化與重整,新開設一些更側重于設計型、綜合型、應用型、研究型和探索型實驗內容的綜合實驗和創新實驗課程。
2.實驗課程體系
近年來各高校普遍重視計算機實驗課程優化重組,提高知識傳授、能力和素質培養三方面的比例,形成一體化、多層次的開放式實驗、課程新體系,將原有的多門實驗課程整合為計算機硬件基礎綜合實驗、計算機軟件設計綜合實驗、網絡計算綜合實驗、信息安全綜合實驗、計算機應用創新實驗等實驗課程。對所有實驗課程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籌安排,實驗內容體現重視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強調課程綜合和因材施教的原則。
3.實驗評價體系
國內高校對于實驗教學評價進行了有益的改革,重視從多角度去考核學生,如實驗預習、實驗態度、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實驗報告、完成的設計作品以及實驗考試等,全面評價學生的實驗過程、實驗技能與操作水平。采用靈活的實驗教學機制,實驗教學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形式、多方位的。
三、柔性化教學的探討
柔性化教學理念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教學,即采用彈性、靈活的教育方式,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潛能的開發和教育效率的提高。這一理念的實施要求我們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計劃甚至整個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創建柔性化的教學模式。
(1)實踐教學計劃柔性化
在步入信息技術的今天,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速度的加快,我們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各種變數(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影響,采用富有彈性的計劃,來應對可能會出現的各種變化。近年來,高等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新招入學生的基礎差異也在不斷擴大,各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也不盡完全相同。因此,在制訂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計劃時,要求所有學生應掌握計算機基礎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其余內容不做硬性規定,學生可以依據自身實際能力和專業需求有選擇的進行學習。在課程設置上,也可以改變以往每周固定時數的分散教學,采取集中式的強化訓練,程度較高的學生掌握之后可以隨之進行課程考核,獲得學分,開始新的學習內容;程度較低的學生可以在課余通過省級精品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繼續學習,掌握之后再進行考核。這樣分別實施教育,既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
(2)實踐教學內容柔性化
實踐教學內容的柔性化是實施柔性教學的關鍵。目前,我國高校的課程體系大都是“剛”性結構的,很難進行變化和調整。而教學內容模塊化的設計,便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重新組合。其基本思路是:根據教學內容內部的邏輯性,把教學內容分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學習模塊。各個學習模塊之間形成一定的序列,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模塊組合學習。教學模塊化與傳統教學內容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把一個較為龐大的課程分成容易拆卸置換的自足部分,通過模塊之間的變形和組合,充分的表達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和伸縮性。采用這樣的模塊教學,學生一方面可以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層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自身和社會的需要,訂單式的定制學習內容,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學習。
(3)實驗教學過程柔性化
教學過程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環節,“教”與“學”要合理互動,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機房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有效組織以及教學輔助手段,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大多是學生的技能訓練內容,由于學生基礎差和操作經驗少等各種原因,在觀摩了教師的講解演示后,輪到自己動手操作時,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么,是教師直接給出解決的辦法還是讓學生自己嘗試去找答案呢?教師應要求學生回憶剛才操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出現問題時的具體情況,并適當提示解決問題的可能辦法,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大膽實踐,直至自己解決問題。
(4)評估方式柔性化
評價與反饋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傳統《計算機基礎》課程考核,一般都是統一組織,統一考試。由于柔性教學要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安排學習進度,這勢必要求計算機基礎考核更應該注重隨時性和過程性。
隨時性考核指學生可以隨時進行上機考試,測試試題由省級精品課程的網絡考試系統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在線隨機生成,考完后提交,并由考試系統中的閱卷模塊實現自動閱卷。由于考試由計算機管理,可以使考試時間更加寬泛、靈活。過程性考核指通過各種評價方法和工具,經常對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定,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以便學生及早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和不斷進步。例如,學生在學習完某知識點或者幾個知識點后,教師可以隨時組織學生對該知識點進行測試,并保存測試結果,作為總結性考核的評價依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瀏覽學習頁面的時間,提問的次數與質量,參與討論等,都可以在計算機的幫助下保存下來,作為考核的參考依據。
在考核內容上,更加注重主觀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測試,讓學生演示他們能夠做出的東西,而不像過去那樣集中在學生汲取專業理論知識的程度上。希望在一門課程學習結束后,學生將能夠做出什么,而不會出現眼高手低、紙上談兵的情況,并且也能適應以后計算機發展中出現的新技術的挑戰。
分析我國高校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理順柔性化與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將柔性化引入到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之中,探討它在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和應用策略,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海燕,胡義香,雷雪飛.后現代主義教育觀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09,6.
[2]陽小華,李海燕,等.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程[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徐志文,南華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計算機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