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藝術類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秉承高職院校的“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從多角度總結分析了適合藝術類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方法,面向社會應用需求,結合現代化教學資源,將多種教學方法有效的綜合運用,突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用性和實效性為目的,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信息技術發展。
【關鍵詞】模擬情境教學;“廣播”式教學;項目教學;計算機社團;分組;分層次教學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藝術類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屬于通識課,在高職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是處于基礎的地位。為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作為基礎學科,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在教學方法還需進一步改革和創新,而綜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全面培養學生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
一、與傳統的“演示“教學相結合,運用多媒體網絡系統進行“廣播”式教學
計算機基礎作為一門操作性要求較高的學科,在教學中更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演示教學法作為計算機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主要適應于講授新課和復習課中,采用邊演示邊講解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階段,大部分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多采用多媒體教學網絡系統進行輔助教學,在現有的電腦網絡設備上,利用“廣播”教學軟件,實現教師機對學生機的演示、監控、語音教學等操作,輔助學生完成電腦軟件的學習和使用。
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利用機房教室的網絡系統進行電子點名,將教學項目中的案例和素材即時快速地發到學生電腦中,大量節省了發送文件的時間,授課過程中再利用網絡廣播教學監控系統,進行廣播式的“演示”教學,使學生能專心聽課,對每一步的操作步驟都清晰明了。利用網絡系統教師還可以實時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遠程監控,若個別學生出現問題可以單獨進行輔導,使課堂中出現問題的能快速及時得到解決,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質量。最后在課程結束之前,利用系統“收取作業”的功能將本節課完成的作業提交到教師機上,以便讓教師掌握學生課堂的學習效果。
與傳統的“演示”教學相比,利用多媒體網絡系統進行“廣播”式教學既實現傳統課堂教學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又符合電腦教學輕松、互動的自身特點,從而是一次教學方式的飛躍。
二、模擬工作和生活情境,采用項目教學法貫穿教學的始終
除了演示教學法外,“項目教學法”是近幾年來各院校教師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的方法。“項目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以學生工作和生活的情境為題材,讓學生把自己納入一些項目場景角色,通過教學互動等方式展開的教學活動。該教學方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從項目的解決入手,注重師生互動,有利于激起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對于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來說,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我們老師更應注意教學的實用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可以首先模擬學生所面臨的工作或生活情境,使學生對本門課程產生興趣。例如:在學習辦公軟件中的“WORD軟件”排版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設計學生在大學快畢業時,即將面臨答辯的重要任務,需要學生利用“WORD軟件”進行撰寫專業的畢業論文和德育論文,而如何按統一要求進行頁眉、頁腳和生成目錄的設置,是我們要講授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授課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到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不僅使他們會對大型長文檔進行編輯排版,也可以拓展到對專業方面的合同、標書、設計創意書等相關文件的編輯排版,使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最終提升同學們的辦公軟件應用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講授新課之前可以展示一些成功的作品,使學生明確課程的大項目和子項目。如:結合學生就業的需求,學生會面臨著制作個人的求職相關材料的問題,教師將“制作個人的求職相關材料”作為“WORD排版”要完成的一個大項目,而將制作“求職封面”、“求職自薦信”、“個人簡歷表”作為完成的子項目貫穿于“WORD排版”的學習中。通過三次課的內容將完成求職材料制作的大項目,學生也因此掌握了WORD中所有關于“排版”、“表格制作”、“圖文混排”的知識,教學后學生有成就感的同時也對該軟件有了全面的掌握。
三、與“計算機社團”為依托,有針對性的實施分組、分層次的教學
為培養學生的電腦興趣,更好的為專業服務,我們教師可以鼓勵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學生組建計算機相關社團,通過開展各種交流和協作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廣闊的實踐機會,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組建了相關的“社團”組織,并取得了良好的實用效果。
這樣以社團活動為依托,采取分組、分層次的教學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同時又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無定法”,各種教學方法之間并非獨立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在同一堂課中不同教學階段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京毅 信息技術課堂多種教學方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2):28-29.
[2]郭宇波.中等職業學校多媒體網絡教學淺析[J].科技風,2011(2).
本文屬藝術類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研究課題(課題編號:LMZD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