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培養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結合《先進制造技術》課程的特點,對該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探索,效果良好。
【關鍵詞】先進制造技術;教學改革;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
德州學院為了實現“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實現教育由應試向綜合素質強化轉化,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實踐能力,創建了一個能全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學體系-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1]。依托該培養體系,對交通運輸專業的重要課程《先進制造技術》進行改革探索,從課程內容體系、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以提高課程的實用性,滿足現代汽車制造產業的發展需要[2]。
一、根據培養要求優化教學內容
結合我院交通運輸專業特色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對課程重新定位。《先進制造技術》課程,在教學計劃中屬于專業必修課,需要注重與專業特色以及相關領域實際的結合,制定教學大綱時,既要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也要注重與實際設備的聯系,以實現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
另外,在內容方面,對于教材中偏離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內容進行刪減,例如,壓縮在實踐中應用較少的公式推導、分析和計算等內容,增加與交通運輸實際生產緊密相關的實例以及前沿制造技術。通過科學選取,優化組合,使得教學內容既豐富又實用,滿足了培養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需要[3]。
二、根據培養要求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為了滿足“厚基礎、強實踐、求創新、高素養、重責任”的培養要求,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進和創新。
(一)教學方法的改進
1.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先進制造技術》這門課程中,由于許多新加工技術與方法學生從未接觸過,這就需要根據教學任務,尊重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方面可以通過模型進行演示啟發,例如可以將要學習的零件同以前學過的零件進行類比啟發學生;另一方面,可以將科研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進行啟發式提問、分析和講解,以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參與項目研究的熱情,提高實踐能力[4]。
2.互動式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是指為了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開拓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不斷地進行交流與溝通,通過講解、辯論[5],形成良好互動,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改善和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反響良好。
(二)教學手段的改革
1.使用多媒體教學改善教學效果。在《先進制造技術》這門課程中,涉及到各種先進的加工工藝及設備,由于不可能將各種設備搬到教室,因此合理運用計算機技術,將新技術新產業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視角和多層次的演示,從而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6]。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2.建立網絡主頁,進行有效師生互動。通過制作的網絡平臺,將教學課件、參考資料等掛到網絡主頁上,并隨著前沿技術的發展及時更新內容。學生亦可以通過平臺進行預習與復習,并可以提交作業,同時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與研究,還可以反饋給老師問題,教師同時可根據平臺所反映的情況修改教學計劃與方法,改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實踐教學的改革
實踐教學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大學來說至關重要[7]。德州學院歷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以此為切入點,并根據學院推出的“四層次、八模塊”的實踐教學內容結構,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對實踐教學方式進行多元化改革。
1.對實驗內容、實驗方法進行改革
重點把傳統的示范性、驗證性實驗改為綜合性設計實驗。在對基礎理論知識和設計方法掌握的基礎的同時也能進一步掌握機械產品的一般設計過程;增加實驗學時所占的比重,增加學生參與實踐的時間;實驗結束后及時進行講評或討論,注重實驗效果;促進實驗室全面對學生開放,創造學生利用實驗室創新研究的機會。
2.對科技創新訓練進行強化
通過創立科技部,以讓學生獨立承擔各種小型科研課題;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如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機電產品創新大賽等,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強化科研訓練
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科學研究訓練,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動手能力。
4.積極創建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推進校企合作
校企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對于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8]。汽車工程學院非常重視實習基地建設,設有汽車與交通工程實驗中心,包括新能源汽車實驗中心、汽車檢測中心、汽車專業基礎實驗中心等。現有實驗室面積7640平方米,主要設備有:新能源汽車直流驅動電機控制實驗臺、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燃油動力-電動力實驗裝置、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控制器實驗臺等設備。按照德州學院“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三個層次構建新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要求,加強校企合作,制訂相應的實驗、實習及畢業設計(論文)等教學計劃;同時校企雙方進一步鞏固加強實習基地建設。目前我院已分別與寶雅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福田雷沃重工等多家企業簽署了合作共建協議,進行頂崗實習,為將來從事交通運輸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聘請企業中有經驗的工程師到我院參與實驗教學,同時選派優秀教師到企業參與項目開發,提高業務水平。
三、結束語
依據德州學院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對《先進制造技術》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探索;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開拓了思維,為社會培養了創新性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滿足了汽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董雁.先進制造技術課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3):16-18.
[2]李彬,王紅.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價值工程,2012(17):35-36.
[3]張有強,孫永華,周嶺,羅樹麗.先進制造技術課堂互主教學法探討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7):32-33.
[4]黃中華,謝雅.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112.
[5]王赟.提高《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1(12):135.
[6]劉敬露,胡蓉.先進制造技術實習教學體系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04):60-61.
[7]李雄兵.提高先進制造技術教學質量的探討[J].機械管理開發,2010(02):85-86.
[8]胡敏.淺談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教學[J].科技信息,2010 (06):15-16.
作者簡介:于士軍(1974—),男,黑龍江鶴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現供職于德州學院,主要從事機電一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