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普通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成為高等醫學院校的時間較短,專科學校辦學歷史短暫,校園文化底蘊相對薄弱,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尚處于發展初期。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通過全體師生的不懈努力,逐漸摸索出較為適合自身發展的校園文化建設特色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果,為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與發展,培養德才兼備的實用性醫藥衛生人才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通過對校園文化建設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的原因進行不斷地思考和總結,探究其形成過程,是平涼醫專校園文化建設繼續前進的重要積淀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平涼醫專;校園文化建設;成果;探究
1.強化對校園文化主要功能的理論認識和研究是校園文化建設發展的思想原動力
1.1 導向功能
導向作用是指學校可以通過校園文化自身各種文化要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導大學生主動接受一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使他們向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一般說來,良好的校園文化都具有繼承性、時代性和超前性的特征,因而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主要體現在激發和引導大學生根據社會現實、未來發展的需要及自身的潛力,確定人生的奮斗目標,從而形成強大的心理動力,推動他們去儲備實力,展現自我,創造未來。
1.2 引導、規范言行的功能
通過制定及不斷完善校規校紀引導、規范言行。校規校紀是指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及學校在長期的傳統文化生活中所形成的約束力,前者是帶有強制性的正式行為規范,后者是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兩者都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3 激勵磨煉意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的功能
良好的文化氛圍,往往能產生一種激勵機制,激勵廣大學生為把自己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而刻苦學習、不斷進取;激勵教職員工為實現自身價值和學校發展而勇于奮進、樂于奉獻。校園文化能使學校形成精神振奮、朝氣蓬勃、開拓進取的良好風氣,激發每個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從而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環境和激勵機制,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自覺行為,化外部動力為內在動力。
1.4 人格塑造的功能
人格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的人格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礎,人格的發展和提高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校園文化作為環境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塑造具有重要的直接影響作用。
1.5 對學生的定向教育功能
大學生進入學校之初,往往對所選擇的專業、以及對將來要從事的職業的認識和評價都不夠成熟、不夠全面、不夠深刻。因此,學通過多渠道的校園文化活動強化對學生的職業定向教育,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動機、端正的學習態度,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較快地形成科學的職業觀。
2.挖掘自身傳統特色文化,培育獨具魅力的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建設發展的現實體現
2.1 深入挖掘校史資源,置辦校史展覽館
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母校的強烈熱愛,平涼醫專專科辦學史較短,但它的前身平涼衛校已有近五十年的辦學歷程,從普通中專、省級重點中專、國家級重點中專、再到如今的高等醫學專科學校,五十年的風雨一路走來,積淀了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蘊,形成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醫專精神,取得過許多驕人的成績,有豐富的校史資源。所以學校以此為基礎,建立校史陳列室,介紹學校的創業史、發展史及學校師生在歷年比賽中取得的輝煌業績以及優秀畢業生檔案,要讓母校在學生心目中難以忘懷并由此充滿自豪感,進而形成熱愛母校,人人為母校的發展壯大而增磚加瓦的奉獻精神。
2.2 征集校訓,制作校旗校徽,自編校歌凝聚精神動力
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通過無數先輩和今人的努力,形成的一些優秀的品質、氣質、風格、特色等,在歷史合力的作用下形成濃厚的積淀,并實現人格化和人性化,從而形成了一所大學獨有的精神。精辟的校訓是對對校園精神的高度概括,其對校風學風的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校訓同時也是學校全體教職工的座右銘,也是對教育理念集中的具體的體現,它時刻在激勵人們探索真理,辦好本校的教育。
2.3 發掘皇甫謐醫藥人文資源,傳承醫學教育文化
皇甫謐是中醫界針灸學的鼻祖,平涼市靈臺縣人,近年來甘肅省許多地方都在進行皇甫謐中醫文化的研究,作為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首先要充分挖掘平涼地方歷史人文資源,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歷地方史名人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專業教育的同時也繁榮了學術文化,提升平涼醫專的文化品位。
2.4 優化環境文化,讓每一塊石頭會說話
一所大學的環境是一所大學文化最直觀的體現,是它給世人的一張名片。校園環境建設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重點,一流大學建設一流環境不僅校園規劃布局美、標志工程建設美、人文景觀造型美,而且要與學校的精神氣質相契合,提升一個大學的文化品位。
3.營建醫學專業特色文化,造就學生職業素質是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
3.1 舉行醫學生入校宣誓儀式
醫學院校獨特的宣誓儀式體現了醫學的人文精神,培養了醫學生的職業神圣感和職業光榮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我志愿獻身醫學,為祖國醫藥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以及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的《大醫精誠》,通過入校宣誓儀式增強醫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1]關愛生命是醫學生職業素養、醫學道德品行的核心,關愛生命和維護健康是醫學生人文執業技能不可或缺的精神。
3.2 授“白衣、白帽”儀式
“5.12”護士節和醫學生進入臨床實習時,要舉行隆重的入院授“白衣”儀式,在儀式中重溫醫學生誓詞,并由名醫向學生授“白衣”,以幫助醫學生實現從學生到準醫生的觀念轉變,更快地適應臨床工作,更好地接受臨床技能的培訓。同時也時刻激勵醫學生銘記“德為醫之本”的道理,塑造好醫務人員“白衣天使” 形象。要使醫學生懂得“白衣天使”是圣潔、愛心和希望,更是使命、責任和力量,是患者可以將身家性命相托的摯友。認識到醫學工作是能還健康于病榻,還生命于垂危的神圣職業。
3.3 開展以培養學生專業素質和職業素質為主的特色校園文化活動
醫學生在學習醫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正確的實踐操作技能是未來成為一名合格醫務工作者的必要前提,作為醫學院校,必需為學生提供把課本上的理論轉化為職業技能的環境和氛圍。平涼醫專每年定期舉辦諸如醫療技術大比武,護士操作技能比賽,職業規劃論壇,模擬招聘醫生、護士等校園文化活動。盡可能地讓廣大學生成為培養醫學專業從業人員素養這一過程的策劃者和具體實施者,實踐在其中,成長在其中,增強校園文化活動的針對性和參與性。
3.4 建設自勵文化,關愛特殊困難群體
平涼醫專有近7000名學生,其中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在這些學生中,來自比較貧困的家庭的學生占一定的比例(30%左右)。由于疾病、地理條件惡劣、父母離異、自然災害、家庭遭突然變故等原因引發的特殊貧困生比例高達6%。因此,解決家庭困難學生的經濟問題和心理問題,建設“自立、自強、自尊、自助”的貧困生自勵文化,提升貧困生綜合素質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環節,也使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通過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貧困學生正確面對貧困、認識自我潛力,克服自卑、自閉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通過開展愛心回報社會系列活動,鼓勵貧困學生感恩社會,義務奉獻。
4.結論
校園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和完善對于醫學院校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醫學職業素養、培養醫學生應有的情趣和品味,促進醫學教育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2] [3]平涼醫專校園文化建設通過逐步強化校園文化主要功能的理論認識,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自身歷史文化傳承相結合,與醫學專業相結合,摸索出了自己的發展特色, 注重實踐性、參與性和創新性。對于同類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持續有效發揮思想育人、職業育人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鑒依據。
參考文獻
[1]魏恒順.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促進醫學生醫德教育[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5,10(5):84-85.
[2]劉利平,方定志.對當前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05(12):616-617.
[3]王評.實施大學素質教育需要高品位的校園文化[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