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模擬現代企業運作過程中的經濟社會業務環境邏輯,讓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學校就體驗到高仿真的社會工作環境,達到以往必須在校外實習才能獲取到的工作經驗積累。為改變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方式,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以及適應新形勢下國家對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仿真;經管;實踐教學
1.引言
2014年4月,國家教育部公布我國高校改革的新思路:全國1200多所本科高校,要求有600所轉型為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占全部高校數量的50%。其中,獨立學院作為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辦學的主體力量,絕大部分都必然轉型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
2.軟件仿真的目的
獨立學院資金相對緊張、社會資源又比較有限,難以構建真實的經管類實習基地,造成人才培養過程或多或少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想當然耳地以為只要將學生的基礎培養扎實了,學生自然可以很快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然而實際上,這樣的教學過程一方面造成學生不知道在什么情境下去應用這些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出現抵觸和厭學的情緒。另一方面,企業還必須花費額外的費用和精力新進員工準備專門的工作培訓才能具備生產力。所以,必須改革現在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3.軟件仿真的實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搭建一個高度仿真社會經濟環境的軟件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去學習、實踐,既解決了獨立學院社會資源有限,難以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供學生實習的問題,又讓學生可以在學校就積累相應的實踐操作經驗,從而理順高校與企業之間的“供需關系”。
學生在瀏覽器端通過計算機網絡,以不同的身份ID連接到遠端地服務器,登錄成為某個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同的工作人員有不同的工作業務范疇和不同的工作權限,各個機構,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共同組成一個虛擬的社會經濟大環境。
在這種實踐平臺下實行的是一種“模擬體驗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首先感受到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然后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想法設法地去解決。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甚至有的問題,可能已經超出了學生所學專業的范圍,這就要求學生也主動地查閱資料來完成,真正地做到了“跨專業”學習,讓學生的知識范圍不再局限在某一個專業范圍之內,更好地滿足經管專業學生在知識結構上應有的“博而寬”的特點。
當然,為了達到這樣的實際教學效果,絕不僅僅是設計一個MECO軟件系統本身就可以滿足的,還要求搭建一整套的實習環境,從各個方面做好實踐教學工作:
(1)系統軟件的可擴展性:隨著實習要求的不斷提高,需要針對系統的原始設計進行不斷地修改和完善。這就要求系統軟件本身具有較高的可擴展性,系統的各個模塊之間在業務上要保持高內聚低耦合的特點,既能夠模擬現實社會錯綜復雜的經濟聯系,又避免各個模塊內部的錯誤造成連鎖反應。還要考慮到后期通過增加新的運營機構,以擴大實驗覆蓋范圍的可能性。
(2)網絡建設的有效性:由于整個系統是在B/S模式下運作,為了保證運行過程順利,必須要求網絡建設適應實習教學的需要。以我院實習為例,每次參與實習的學生人數目前已經達到300人,這對網絡建設的硬件設備、軟件配置、網絡規劃、網絡安全保障等等,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3)培養方案的完整性:這 “模擬體驗式”的實踐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如學科設定的跨專業性、知識來源的多樣性、教學過程的隨機性、實踐教學的多樣性,這就要求經管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也應該適當地做出調整,以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要求。
(4)教師隊伍的發展性:無論在何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都是作為主要的參與者來投入其中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總要靠教師來建設、執行、改善,而這樣開創性的教學工作,必然需要教師付出額外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所以,必須建立一個合理的制度環境,鼓勵教師參與到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中來,并且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性,這樣才能為后續的實踐課程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同時,教師也能夠在這種幾乎實戰的實習教學中,收獲經驗,得到啟發,反過來也促進了教師本身的知識積累和學科發展,呈現出良性循環的良好發展態勢。
4.實踐教學效果
從2011年起,我院組織的“現代企業運作綜合實習”,以“高仿真、跨專業、運轉型”為指導思想進行新形勢的實踐教學,受到了學院和四川省教育廳的高度肯定,并被評定通過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同時,采用虛擬仿真的計算機技術在經管類學科開設“體驗式”實踐教學,這在全國獨立學院中也是比較先進的,學院因此申報“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并作為四川省唯一的獨立學院代表,進入到終審答辯環節。同時,作為一種新的培養手段,學院服務于地方,為樂山聯通公司員工培訓和樂山市財政局會計職稱考試服務,也說明了MECO系統仿真程度基本上達到了社會經濟的實際需要。
5.結論
通過計算機仿真技術進行經管類本科實踐教學的手段,各個模塊上還是比較成熟的。但是跨專業、多模塊的模擬整個社會經濟環境,讓各個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納入到一個大的實習平臺下來工作,應該說是一種非常有益地探索。隨著實踐教學手段的不斷完善,必然對獨立學院經管類學生的培養帶來新的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李媚.構建經管類校內仿真實習的實踐研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09(Vol28).
[2]梁冬等.國外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社科縱橫,2009.01(總第24卷).
[3]陳向軍,索凱峰.經管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Vol23 No.12).
[4]曾小彬.經濟管理類專業計算機模擬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6(10):52-53.
[5]趙禮強等.培養經管類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及平臺構件[J].實驗室科學,2008(0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