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電網公司ITSM系統(IT運維管控平臺)自2010年上線以來,在麗江供電局得到了應用和推廣,實現了IT資產管理、監控管理、IT服務管理、安全管理等核心功能。ITSM是業界所公認的信息系統服務管理最佳實踐,擁有成熟的理論體系和大量的成功案例,如何成功的引入ITSM,建設可控、高效的信息服務管理體系,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ITSM;信息運維;IT服務
1.ITSM綜述
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務管理)起源于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礎架構標準庫),是一套幫助企業對IT系統的規劃、研發、實施和運營進行有效管理的方法,以流程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方法,它通過整合IT服務與組織業務,提高組織IT服務提供和服務支持的能力及其水平。ITSM的關鍵要素是人員、流程以及技術,其中流程是ITSM的核心。從管理的角度來看,ITSM的本質就是使用流程把IT服務過程標準化的方法,將以往散亂、無序的信息運維工作變得程序化,通過規劃ITSM各項流程、資源的管理,全面掌控信息運維服務的質量、成本。
2.ITSM運維體系的應用
麗江供電局的信息化運維有以下特點:一是信息部門除了要做好信息運維服務外,還承擔著信息化規劃建設、管理和評價考核的任務;二是信息化工作人員少,信息化建設、運維的要求高,壓力大。在這樣的情形下,照搬業界ITSM建設,建設傳統意義上的ITSM是行不通的。ITSM運維體系幾乎涵蓋了全部信息專業人員和主要工作流程,占用了絕大多數的信息資源,必須充分利用各類信息資源,做到ITSM流程與信息化管理、考核工作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使ITSM融人企業的信息化工作中,真正帶來效益。
2.1 ITSM的建設實施,對信息化基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TSM是業界對IT運維管理不斷探索和實踐的結晶,也是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規模化、體系化后的一個必然要求,ITSM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信息運維管理工作,同時對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SM目前已經非常成熟,但從麗江供電局目前的應用來看,效果不是很顯著。例如在IT資產管理方面,目前還停留在數據的錄入工作,還沒有實現對IT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對業界ITSM體系建設應用的調研分析可以看出,建設成功的企業無一例外在企業的信息化工作方面都有較好的基礎,在信息化的管理、組織和人員方面都很扎實,而實施失敗的企業,大多原因并不是ITSM本身,而是因為企業的管理環境無法適應ITSM的管理要求造成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有了一個規范、扎實的信息管理基礎,ITSM的實施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為了適應ITSM的要求,首先要對麗江供電局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進行梳理,加強規范化管理,從組織、管理和人員上為ITSM的建設實施做好充分的準備。
2.2 信息管理、服務、考核流程的一體化
目前,麗江供電局信息部門對信息系統的管理和安全負責,并不只是提供信息運維服務,還要實施對信息系統(包括用戶)的管理與安全控制,這和業界只關注用戶體驗,無條件地提供信息服務的商業行為是有很大差異的。
ITSM流程所涉及到的各項服務工作,實際上與信息運維管理性、考評性的工作在流程和操作上是重合的,比如,在進行業務系統的運維時,同時也應進行業務應用評價、安全管理工作,在為用戶解決終端故障的時候,也是檢查、管理終端安全策略實施的好時機,因此,實施ITSM建設時,應綜合考慮服務、管理、考核等因素,統籌安排,取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建立服務、管理、評價考核一體化的運維流程,在運維服務過程中同時實施相應的管理、考評工作,充分利用資源,既能保證管理考核的準確性,又能降低整體運維成本。
2.3 正確的運維流程設計
在ITSM實施過程中,很多人容易犯下一個錯誤—花費太多的時間在復雜的流程上。設計者最開始的想法好的,制定詳細流程,考慮每一個環節,導致運維流程非常復雜繁瑣,這樣的一個流程在乍看來是“完美”的,工作經過層層審批、處理和檢查驗證,每項操作都能保證合理合法。但是這樣也帶來了管理成本過高的問題,例如一個變更管理就需要7種角色成員,考慮到麗江供電局現有的人力資源和對信息服務響應時間要求,這樣復雜的流程給實際運維工作帶來了極大的負擔,并且越復雜的流程存在的問題也會越多,需要頻繁的更改與調整。因此,關注流程實施的成本,簡化環節,形成簡單、有效、操作性良好的運維流程,并進行后續的優化調整,是流程設計者所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則。
3.ITSM運維體系的探索
自ITSM系統上線以來,麗江供電局進行了試點建設,經過不斷的改進與調整,逐步建立與麗江供電局信息化運維相適應的ITSM運維服務體系,IT服務管理給用戶帶來了許多便利,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為了改進IT支持,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的靈活性和可適應性,麗江供電局應該在ITSM體系應用過程中加入對用戶的分級與評價,在事件管理流程中,實現信息服務與管理較好結合。
3.1 用戶響應級別劃分
Ⅰ類用戶:用戶的崗位、工作與運營緊密相關,用戶在各系統中的主要環節起著關鍵作用,用戶的行為直接關系到系統的高效、順暢運行。對于此類用戶,一旦故障不能及時解決,就會影響到重要系統、流程的運轉,使網絡與信息系統的運行效率下降,甚至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造成直接的不良影響,當發生此類用戶故障時,由技術工程師快速響應進行處理。
Ⅱ類用戶:網絡與信息系統的普通使用者,用戶的行為直接關系到系統的某些環節的運行效率。此類用戶的響應時間要求較低,在IT服務事件發生時,由服務臺統一安排,進行故障處理。
3.2 用戶行為評價
A類:嚴格遵守各項網絡與信息規章制度,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各項信息化工作,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具備一定的故障排除能力,能配合技術支持工程師的要求遠程完成各項維護操作。
B類:嚴格遵守各項網絡與信息規章制度,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各項信息化工作,計算機操作能力達到公司相關崗位要求,能夠熟練使用辦公軟件的用戶。
C類:嚴格遵守各項網絡與信息規章制度,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各項信息化工作,計算機操作能力差,難以有效地使用各類辦公軟件,頻繁提出IT服務要求的用戶。
D類:不遵守制定的網絡與信息規章制度,對信息部門安排的各項信息化工作配合不積極,或以各種理由阻礙IT人員進行工作的用戶。
用戶的行為、配合程度直接關系著IT服務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根據用戶響應級別的劃分以及用戶行為的評價,對用戶實施分類管理,根據用戶的能力、行為進行評價,確定用戶分類,并實施針對不同類用戶的差異化服務和管理。實現了在進行IT技術支持與服務的同時,完成對用戶行為進行規范、評級和管理和考核,以便有效地提供IT服務。
4.結語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進行,電力企業信息系統進入了以“大網絡、大系統、大集中、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為標志的“三大兩高”時代,對信息系統的管理運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建設具有麗江供電局特色的、滿足麗江供電局信息運維管理需求的ITSM運維體系,是麗江供電局實現信息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很高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吳全才(1987—),男,云南大理人,現供職于云南電網公司麗江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