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也是適應現今社會的需求。筆者通過合理設計課程目標和內容、創新教育方法、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進行論述,探討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創新能力;教學方法;實踐教學
創新能力是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是創造新東西的能力。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也是適應現今社會的需求。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總結,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合理設計課程目標和內容
合理設計課程目標和內容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合理設計教學目標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合理設計教學內容能保證教學基礎理論扎實。理論教學給學生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研究的創新能力。
課程的內容要適應當前社會實際需求。例如,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灌輸軟件工程的思想進行講解。同一門課程,給不同專業學生開設,也要注意教學內容設置時重要知識點的不同與學時設置的區別。同時,教學計劃應根據實際需要,在保證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扎實的基礎上,對專業平臺和專業方向課程不斷更新。
2.創新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保障。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課程內容更新外,還要講究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教學中采用多樣的教學模式,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采用討論、啟發、聯想、類比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教師在課堂要建立良好的創新環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學生們不同的想法碰撞產生意想不到的“火花”。
2.1 啟發式教學
結合教學內容,設置若干個問題,使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回答,可以提供學生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根據各個章節內容提出問題,做到“引而不發”,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有意識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讓學生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教師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突出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思維方法,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案例式教學
運用具體案例講解書本理論,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接觸到鮮活的實例。學生在學習時能理解所學內容的實際用途。教材里對知識的講解大都比較抽象,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與完整性。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識。在講一個新的知識點時,首先告訴學生學這個知識點的用處,然后舉出一個典型案例,給學生講解。這樣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知道學有所用。每個章節的重要知識點都結合案例講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也會有很大提高,并且對課本知識有很深的理解。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選擇合理而典型的案例,包含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
2.3 研究式教學
老師與學生共同承擔研究課題,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和潛能。按照“確定研究課題——設計研究方案——自主探究問題——總結研究成果——交流學習體驗”的流程,進行了研究式教學的一些探索。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倡導學生在研究式教學中自己探索問題、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
研究式教學能促使學生提高搜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精神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精神和研究技能,形成學習與研究并進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和創新能力。
3.重視實踐教學環節
3.1 重視實驗課程教學
實驗課中,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各成員團結合作,完成實驗題目。每個小組完成實驗題目的方法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同一個問題,解決的方法可能不盡相同。學生在做完某次實驗,可以指派小組代表在課堂進行講解。不同的學生講解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在實驗課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求異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及學習方法的獨特性和個性特征。學生在某一問題上的獨到見解都可以算作創新。
3.2 重視畢業設計指導與學科競賽
每年畢業生都要參加畢業設計。學生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導師和畢業設計題目。這些題目大都來自現實生活,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通過最后一個學期的畢業設計環節,做出畢業設計系統與論文,為自己就業做好有力的證明。對高年級學生教師鼓勵其參加省和國家組織的學科競賽。例如程序設計大賽,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競賽等。參加這些大賽,教師對學生進行集訓和輔導。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給學生今后考研或就業一個能力的證明。
3.3 注重學生參與項目研究
我校每年組織教師和學生申報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此項目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項目的申報研究結題等工作。一般參與此項目的學生都是對項目的主題和知識感興趣的。興趣的魅力是無窮的,興趣越濃,創新的可能性越大。另外,學生也可以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科研活動中,多觀察思考寫作,搜集信息材料,開拓思維,激活研究潛力,培養創新能力。學生深入鉆研思考問題,使他們進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問題,發現未掌握的新知識,擴大知識面。
4.總結
教師根據社會對計算機創新人才的需要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靈活的改進和結合各種教學方法,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看問題,養成創新思維的習慣,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善于思考的具有綜合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志都,程新黨.對高校計算機創新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9).
[2]楊宏煜.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6).
[3]王海燕.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6).
基金項目:湖北理工學院2012年度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項目批準文號:12cx09)。
作者簡介:謝晉(1978—),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