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通仿真是解決復雜道路交通問題的一個有效的工具,本文深入研究了交通仿真中的微觀交通仿真模型,對車輛產生模型、車輛跟馳模型以及換車道模型分別進行了討論,并探究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包括其建模方法和特點,說明在不同的需求和情況下應使用不同的模型。
【關鍵詞】微觀;交通;仿真;模型
引言
隨著交通系統仿真的研究工作日益深入,現已經產生了多種仿真模型,按仿真對象和仿真目的的不同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微觀交通仿真模型、宏觀交通仿真模型和中觀交通仿真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微觀仿真模型。微觀仿真模型主要包括車輛產生模型、車輛跟馳模型以及換車道模型。
1.車輛產生模型
車輛產生模型代表著整個仿真程序的開始,它的作用是生成車輛輸入[1],使用車輛產生模型時首先必須得知道產生隨機變量的方法和車頭時距的分布類型。
1.1 產生隨機變量的方法
在實際情況下,車輛是隨機到達的,因此在對實際的交通系統進行仿真分析時必須要產生服從一定概率分布規律的隨機變量[2]。真正的隨機數的產生是十分困難的,大多情況下都是產生偽隨機數,其中線性一致方法使用較多[3]。
SITRAS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在處在堵塞或是交通事故情況下的交通系統中的換道行為,這是該模型的特點所在。但是,正是因為SITRAS模型具有針對性的適用范圍,導致其無法很好的應用于大多數一般性的交通狀態。
4.小結
本文主要研究了微觀交通仿真模型中車輛產生模型、車輛跟馳模型以及換車道模型,對其中較為典型的模型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對道路交通仿真的研究和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借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洪仁,楊龍海,趙國鋒.寒冷地區二級公路路段交通微觀仿真研究[J].中國公路學報,200l.
[2]劉運通,石建軍,等.交通系統仿真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雷斌,曾偉.車輛產生仿真模型[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5.
[4]莫智鋒,余嘉,孫躍.基于泊松分布的微觀交通仿真斷面發車數學模型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3.
[5]Gipps P G.A Behavioural Car-following model for computer simulation[J].Transportation Research-B.1981
[6]張洪賓,高興超.交通仿真車輛跟馳模型研究[J].山東交通科技,2007.
[7]Gipps P.G.A model for the structure of lanechanging decision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B,1986
[8]謝寒.換車道模型研究[J].知識經濟,2010.
作者簡介:張婷玉(1990—),女,安徽宣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