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始終堅持立足區域、強化功能、培育特色的辦學思路,將發展融入到地方發展之中,不斷強化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功能,近三年的年終就業率分別為96.5%、97.1%、98.3%,于2012、2013年連續獲得云南省“就業工作目標責任考核一等獎”稱號。
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校企共推高職教學改革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經濟正在面臨巨大的結構性調整,對于人才的定義,以及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學校一方面立足實際,始終將教師教育和為地方經濟社會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作為辦學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注重地區豐富的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注重與科研單位的聯合與企業、行業合作,共同推進高職教學改革。
與此同時,學校與企業、行業共同開展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向,以及市場對于人才需求的新變化,及時修訂人才培養目標,并積極要求企業、行業參與到課程改革、課程建設、師資建設工作中,共同討論適應工學結合的教學體系,開展實踐性教學、仿真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模式,積極推進啟發式、討論式學習模式,從提高教學質量入手,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例如:學校旅游管理專業新建數字化旅游綜合實驗室,并與企業合作開發虛擬服務流程、虛擬經營管理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將旅游企業的服務過程、經驗管理流程等全真引入課堂。同時,與當地知名旅游企業深度合作,共建校外穩定的實習實訓教學基地,實現教學、科研、生產、培訓等多種功能,成為學生走向職場的第一站,實現“教學—工作”一體化。
如今,學校旅游類、外語類專業緊緊依托麗江旅游業,依托麗江旅游品牌和市場建設專業,與多家品牌旅游企業合作,建立了高質量實習實訓教學基地,覆蓋了麗江高星級酒店、5A級旅游景區、全國百強旅行社和麗江文化旅游品牌企業,積極探索旅游目的地發展與地方旅游教育雙贏之路,人才培養改革“緊跟產業、依托行業、融入企業、面向職業、強化實踐”,將企業的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能引入教學,從整體上提升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引入企業行業標準,完善人才評價機制
在人才質量問題上,學校堅持讓市場說話的原則,讓企業、行業在人才標準上有更多的發言權。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的優點在于,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加符合市場需求,更加容易適應企業。
實踐中,學校在人才標準的制定上,要求相關專業積極征求企業、行業的意見,主動要求企業、行業參與人才質量評價機制的建設;在人才評價標準上,堅持以應用為核心,強調專業素質、專業技能,采取多元的評價標準,打破傳統評價體系中的評價標準單一的情況;在教學評價標準上,引入企業評價,用企業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能力,讓企業的制度標準、管理標準成為教學評價標準的基礎框架。同時,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制定既符合市場,又滿足教學的評價體系。
為了讓學生能夠成為應用型人才,學校積極推行“雙證”教學制度,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考試,并且舉辦各種職業資格考試培訓,為學生全方位成長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建立企業行業實踐制度,校企共育“雙師”團隊
近年來,學校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不斷致力于打造高素質的教師人才隊伍,一方面建立了兼職教師、客座教授聘用機制,引入行業、企業和社會高端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進入專業團隊,另一方面則通過頒發實施教師企業行業實踐制度,讓一線文化課、專業基礎課教師到基層單位實踐,建立教師到企業、行業基層實踐制度。
根據學校要求,教師到企業、行業實踐,擔任四種角色,一是實習指導教師(實習帶隊教師);二是教師企業定崗,到企業掛職鍛煉、實崗培訓;三是送教入企、雙重培訓,教師不僅擔任實習學生的專業理論課授課任務,而且承擔企業員工培訓工作,同時還成為學校和企業人力資源部溝通的橋梁;四是調研反饋,對上崗學生的實習、就業情況進行跟蹤調研,整合信息,建立第三方評價體系,并及時反饋給學校系部,促進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踐表明,學校通過不斷強化制度保障,真正促進了“雙師”團隊的建設,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扎實的師資基礎。
以市場為導向,校企聯手推動就業
學校領導認為,在就業問題上,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企業、行業有什么樣的需求,學校就應該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同時,應從學生的切身利益出發,為學生和企業之間建立起一個良性的溝通平臺,讓雙方能夠平等地交流。
創新就業招聘服務模式。一方面積極借鑒其他高職院校的有益做法,另一方面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就業招聘服務模式。具體內容:一是開展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二是深度分析就業意向,在其基礎上收集就業信息,與企業聯系。三是建立就業信息發布平臺。利用學校的網站,以及宣傳欄等,在校園內廣泛開展招聘宣傳活動。四是根據畢業生就業意向,定向組織招聘活動。
以市場為導向,實施多元實踐教學。解決就業問題,一定要從自身出發,提高自身素質是贏得市場青睞的唯一出路。以旅游專業為例,學校從當前旅游行業發展的現狀,及其對旅游人才的素質要求出發,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性教學,讓學生成為具備一專多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機會。
此外,學校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渠道,積極尋求校外合作伙伴,為學生提供多元的教學資源與教學環境,并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服務,以樹立良好的畢業生形象。2013年,“麗江師專主題宴會設計參賽隊”憑借在云南省高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的突出表現,經省教育廳遴選確定與云南師范大學、云南財經大學組隊代表云南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榮譽的專科學校。
“產學研”結合,為地方區域經濟文化發展服務
辦學中,學校堅持立足區域、強化功能、培育特色的辦學思路,將發展融入到地方發展之中,充分發揮地方優勢,堅持開放辦學,特別是通過積極開發集教學、實訓、科研為一體的校外基地合作共建單位,不僅助推地方經濟發展,還提高了自身專業建設水平。
2013年,學校新增校外教學科研基地老君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并承擔了世界自然遺產老君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委托科研課題“老君山國家公園遺產保護與社區可持續發展研究”,課題主要內容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社區參與及可持續發展等。例如,學校生物專業群立足地方生物資源優勢,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共建麗江高山資源植物聯合研究實驗室、麗江植物標本館、高山資源植物馴化基地、麗江藥用植物資源圃,努力為滇西北生物產業的發展服務。
圍繞自身辦學特色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人才培養,學校逐步凝練學術方向,突出研究的幾個方向和特色——麗江民族旅游與文化產業研究,東巴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麗江特殊族群、地方志、典籍整理研究,麗江特有經濟作物的開發利用,世界遺產地的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研究等,相應地立項承擔了一批課題,比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少數民族地區世界遺產地的生態文明建設研究》、《東巴經戲劇發生學研究》,出版了一批優秀成果著作、教材,獲得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等榮譽。
今后,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將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不斷創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堅持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產業升級發展輸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