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無論是教育教學者還是家長及社會其他方面,關注點都在大學生智力發展上,對其體能鍛煉狀況關注不足。為了解大學生體能鍛煉狀況、大學生對體能鍛煉的看法與要求等,筆者以邢臺學院、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300名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了調查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6份,有效回收率95.33%。
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分析
此次調查,筆者在回收到的286份有效問卷中,分別選取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個年級的學生,并且充分考慮到性別因素。
大學生運動目的樣樣觀
大學生進行運動的目的并不都是為了體能鍛煉,為準確把握將體能鍛煉作為自身運動首要目的的大學生情況,筆者設計了“你參與體育運動的首要目的是什么”這一問題(如圖1所示)。在調查的學生中,有152名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首要目的是增強體質,超過了調查總數的五成。這一數據也說明,絕大多數大學生均對體能鍛煉的重要性有準確的認識,愿意拿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鍛煉。有57名學生將減肥列為自身進行體育運動首要目的,占總數的20%。筆者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在這57名學生中有多達50名是女大學生,這也就說明女生比男生更傾向于通過體育運動來實現減肥的目的。有43名大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首要目的是緩解壓力,占總數的15%。此外,有34名大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首要目的是娛樂消遣,占總數的12%。
大學生喜歡的體能訓練項目分析
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如圖2所示),在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健身等五項體能訓練項目中,籃球和羽毛球是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兩項體能訓練項目,兩項運動所占的比例達到59%,其中喜歡籃球運動的大學生占總數的39%,喜歡羽毛球運動的則占20%。通過對大學生進行訪談我們了解到,這兩項運動不僅符合其基本的體能訓練需求,而且比較容易找到運動的場地,同時還能將體能鍛煉與休閑娛樂完美結合起來。除籃球和羽毛球之外,跑步在最受大學生歡迎的體能訓練項目中位居第三位,占17%。乒乓球這一項傳統運動在大學也有很深的基礎,有13%的大學生選擇乒乓球作為自身最喜歡的體能鍛煉項目。此外,一些新興的體能鍛煉項目也受到越來越多大學生的歡迎與追捧,健身就是其中之一,特別是分屬于健身運動中的現代瑜伽,更是被眾多大學女生作為減肥項目的首選。男生在大學求學期間也正處于體格成型的關鍵時期,因此對自身形體美也有更高的追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健身的內在需求。在調查中,喜歡健身的大學生占總數的11%,位列第五位。
大學生體能鍛煉時段分析
為摸清大學生體能鍛煉時段的具體情況,筆者設計了“你一般會選擇在什么時段進行體能鍛煉”這一問題。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如圖3所示),有132名學生選擇在晚上進行體能鍛煉,占到總數的46%。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大學生選在晚上進行體能鍛煉,其原因主要在于作息規律,同時在晚上進行運動也是更為科學的體能鍛煉時段。選在晚上進行體能鍛煉的學生一般會進行跑步訓練,這部分學生在體能鍛煉方面也比較有規律。有74名學生在體能鍛煉方面并沒有固定的時段,而是根據自身學習及其他事情的安排來選擇何時進行鍛煉,這部分學生占總數的21%。有43名學生選擇在下午進行體能鍛煉,占總數的15%,而選擇在早上和中午時段進行鍛煉的學生數均為26,同占總數的9%。
學生對學校改善運動鍛煉條件的期望
在對大學生就“你對所在院校在運動鍛煉條件改善方面有何期望”的調查中,筆者發現(如圖4所示),多達166名學生希望學校能夠實施體育館免費開放,其所占比例接近六成(58%)。這也直接反映出學生對當前高校體育館收費政策不滿,很多同學表示有強烈的欲望去體育館進行運動鍛煉,但是囿于票價因素,不得不選擇放棄。除此之外,有20%的學生希望學校能夠增設一些高標準的運動場地,14%的學生則希望能夠增加一些體育運動器材。通過調查分析筆者了解到,就總體而言,大學生群體具有較高的運動熱情,但是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運動鍛煉需求未得到滿足,這應該是今后高校在提升大學生體能鍛煉水平和質量方面所努力的方向。
大學生平均每天的體能鍛煉時間
在大學生平均每天的體能鍛煉時間方面,筆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如圖5所示),平均每天體能鍛煉時間在0~0.5小時的學有137名,占總數的48%;平均每天體能鍛煉時間在0.5~1小時的學生有72名,占總數的25%;平均每天體能鍛煉時間在1~1.5小時的學生有46人,占總數的16%;平均每天體能鍛煉時間在1.5~2小時有19人,占總數的7%;平均每天體能鍛煉時間在2個小時以上的有12人,占總數的4%。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知,絕大多數大學生平均每天的體能鍛煉時間在1個小時以下,這部分學生數超過了總數的七成(73%),這也就表明絕大多數學生的體能鍛煉時間過短,對提升其體能鍛煉的質量和水平造成很大的限制。因此,在大學生體能鍛煉的時間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除了以上幾項,筆者還對體能鍛煉與不同年級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比對分析,通過分析發現,年級越高,參與體能鍛煉的大學生數量也就越少。在具體數據上,大一年級的53名學生中,有45人進行體能鍛煉,占總數的85%;大二年級有35人,占總數的60%;大三年級有49人,占總數的45%;大四年級僅有10人,占總數的15%,究其原因,在大一年級一般會有早操,加之高中升入大學之后相對輕松的學習氛圍均造成參與體能鍛煉人數比例較高。
然而,隨著進入大二年級,學生自身的慵懶情緒在潛滋暗長,雖然如此,基本的體育課還是迫使一大部分學生被動地進行體能鍛煉。大三、大四年級隨著畢業的日益臨近,各方面壓力逐漸增大,學生中能夠有意識地主動進行體能鍛煉的人數已經很少了。在大學生參與體能鍛煉的性別方面,男生更加傾向于比較運動量比較大的項目(籃球、跑步等),而女生則傾向于運動量較小、較利于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的項目(羽毛球、瑜伽等)。
阻礙大學生體能鍛煉的原因及對策
通過以上調查,筆者得出如下數據(如圖6所示):有35%的大學生將阻礙自身進行體能鍛煉的原因歸咎于太忙沒有時間。然而,筆者與大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溝通發現,太忙沒有時間并不是阻礙大學生進行體能鍛煉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還在于自身的懶惰,只是在接受問卷調查的過程中不好意思將不常參加體能鍛煉的原因歸結為自身懶惰。
此外,有60名學生認為學校體育設施的落后是阻礙其進行體能鍛煉的原因,這部分學生占總數的21%;有34名學生則認為阻礙自身進行體能鍛煉的原因在于缺乏運動細胞,占調查總數的12%。后面這兩種原因也很值得推敲,雖然一些院校確實存在體育設施落后的情況,但是都可以滿足學生的基本運動需求,同時像跑步一類的運動本身也并不需要過多的體育設施。
針對以上調查情況,筆者提出相應的建議:
第一,在體能鍛煉項目方面,籃球和羽毛球是深受廣大大學生群體歡迎的運動項目,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與之相比較,跑步運動近些年也逐漸受到越來越多大學生的追捧和歡迎,特別是一些高標準體育場的落成,更是激發了大學生參與跑步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新興運動之一的健身項目也獲得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歡迎,對健身的需求也日益強烈。正是基于這一狀況,高校在發展體育運動時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增加一些高標準的運動場地(如增加籃球場、興建塑膠跑道等)、在統籌安排的前提下實施體育場館面向全體師生免費開放、擴大并開放健身室、增設體能鍛煉項目的選修課、選聘更多專業人員為廣大學生進行指導等。
第二,在體能鍛煉時間方面,鑒于多數學生選擇在晚上進行體能鍛煉這一狀況,高??梢栽鲈O一些方便學生晚上進行運動的設備和器材,例如在籃球場周圍架設高亮度照明燈具、保證食堂晚上的食物供給等,為其更好地在晚上開展體能鍛煉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