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亞文化是指一定時期內大學生群體在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和文化傾向等方面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大學生思想行為的“熱點”或普遍性的行為傾向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而高職學生當中的不良亞文化如校園暴力亞文化、消費攀比亞文化、享樂亞文化、不雅信息亞文化等,正越來越深刻地滲透、消除、挑戰乃至破壞著主流校園文化的教育形式和效果,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存在著很大的負面影響。為此正確分析和把握好高職學生不良亞文化的現狀及對策,是做好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高職校園不良亞文化的現狀分析
樣本選擇及問卷設計。問卷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以西北的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蘇南的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常州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3所高職院校以及蘇北的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為樣本,每所學校抽取300名學生(大一、大二、大三各100名)作為被試。共發放問卷2099份,收回有效問卷1924份,回收率為91.67%(大一占27.16%,大二占40.68%,大三占32.16%;男生占56.71%,女生占43.29%)。
問卷共設計36道小題,以在校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況、學習情況、價值取向與政治態度等指標為調研對象,內容涉及如何安排業余生活、上網經常做什么、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在校期間的學習和考試情況、對入黨的態度和對時事政治的關注程度、自我的定位及畢業后就業前景的態度、情緒低落時的傾訴對象和自我調節、對學校和班級各類活動的態度、對身邊不良亞文化的認識,等等。
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結合學生座談的方式,對當前大學生不良亞文化的現狀抽樣采取數據,然后從在校大學生的自我定位、學習狀況、日常生活狀況、政治態度及入黨追求幾個方面對調查結果進行歸納分析。
從大學生的自我定位、政治態度及入黨追求等方面審視校園亞文化。調查顯示,選擇胸懷遠大理想和抱負,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積極努力的學生約占46.83%,表示不知道該如何努力,對前途和未來感覺比較茫然的學生有32.26%,表示隨遇而安,隨波逐流,無所追求的學生約10.38%,剩下極少比例的個別同學則對前途感到十分悲觀和渺茫。在如何把握和規劃個人的發展前景這一問題上,53.28% 的學生表示暫時沒有太多規劃和考慮,走一步算一步,15.22%的學生表示前途一片光明,充滿信心。對于新一代大學生應該如何面對嚴峻的社會競爭這一問題,76.89%的學生表示應該積極投身和融入社會,勇于實踐,在摸爬滾打中不斷淬煉和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30.14%的同學認為大學生關于社會時事和社會問題的評論和觀點都是不恰當甚至錯誤的,28.26%的同學則人云亦云,缺乏主見,還有18.14%的同學表示對時事政治沒有興趣。不難看出,學生們不太關注國家政治生活,普遍比較欠缺政治意識。
從大學生的學習狀況方面審視校園亞文化。調查顯示,在學習問題上,曾經有過曠課的學生十分普遍,比例高達49.28%;43.24%的學生表示上課遲到、早退和曠課不是什么大問題,可以持無所謂的態度,不必大驚小怪的;特別是有53.62%的學生表示遇到自認為不重要的課和自己不感興趣的課時會干別的事情,比如發呆、睡覺、玩手機游戲、聽歌、看其他書籍、手機無線上網等;而贊成杜絕考試作弊的學生僅有36.67%,38.56%的學生承認自己偶爾也會作弊;有關增加學習動力的問題,調查顯示同學們最看重師資力量的強弱,其次才是教學質量和學習環境的好壞,教學設施的完善、整體學習氛圍和風氣的濃厚和嚴格科學的督促和激勵機制也是同學們十分關注的問題。這些都表明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學習態度不夠自覺和端正,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從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狀況審視校園亞文化。訪談和調查問卷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同學們主要從事上網、參加社團活動或者班級活動、打工賺錢等三大主題活動。當然還包括上圖書館、自習、逛街、睡覺、閑聊、看小說、上網玩打游戲、聽音樂、做體育運動、談戀愛、打工、兼職等業余活動。調查顯示,表示很有興趣參加班級和學院組織的各類活動的同學約有31.45%,36.15%的學生則表示只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總體來說,同學們是積極熱情地對待班級和學院組織的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的。有72.33%的學生依靠家里提供生活費,這部分學生基本不從事兼職或打工活動,有19.33%的學生曾經打過工,主要是通過從事家教、快餐店打工和參加促銷或推銷商品等兼職形式來自己掙取一部分生活費。在網絡非常普及的今天,同學們早已習慣了智能手機無線上網,通過智能手機瀏覽網頁、掛QQ、發微博、看視頻已成家常便飯。調查顯示,上網經常關注的信息有:專升本、就業、時事政治、文學、音樂、娛樂、體育、游戲、電影等。除此之外,學生上網還會聊天、玩游戲、查資料、收發郵件、瀏覽新聞、下載歌曲、電影等。調查顯示,高職院校學生亞文化現象現狀如下:36.12%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等迷幻的亞文化,34.46%的學生存在諸如課桌、墻壁、廁所涂鴉,手機、QQ短信等不雅信息亞文化,11.35%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頹廢、抑郁悲觀和信仰迷失等心理疾患亞文化,此外校園腐敗亞文化、消費攀比和過分追求小資生活等享樂主義亞文化、言語與行為暴力等暴力亞文化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應對高職校園不良亞文化的對策
弘揚校園主流文化,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要良性發展,必須有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作保障。通過廣泛地開展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弘揚校園主旋律,通過主流文化占領高職院校文化陣地。其關鍵環節和主要做法在于:一是通過學生社團、學生會、黨組織的主體作用來帶動校園文化建設,從而來體現主流文化。二是通過提升校園主流文化的品位和層次來打造文化品牌,達到進一步增強主流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三是通過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和治安綜合治理,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四是通過文化館、圖書館、德育基地等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宣傳發掘學校長期積淀的豐富文化資源,提升校園文化層次,為高職學生營造一個綠色的校園文化。
培養高職學生的價值取向,增強不良亞文化的免疫教育。學校應通過思想道德教育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調動學生內在的潛力,從客觀理性的高度尋找產生學生心理困惑的頑結,更好地解決學生深層次的思想問題,引導學生抵制不良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傾向。具體可通過制度規范管理,提高榜樣的示范作用,必要時可有意識地主動讓學生面對不良信息,通過接觸不良信息認識危害,此時再加上適當地幫助、引導他們分析根源,達到對不良現象產生“免疫力”的效果。
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做好不良亞文化群體的轉化工作。比如高職校園學生群體中出現的暴力事件,就是不良亞文化——暴力文化的表現形式,學校如何來處理這類事件呢?學校應在暴力沖突發生的萌芽階段,就提前通過轉移他們的視線,化解矛盾。如轉移學生情感、精力等方面,使他們投入到體育運動或醞釀愛國激情中去。
合理疏導無法轉化的不良亞文化群體,實行“個案化管理”。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專門教育,對部分不良亞文化現象實行“個案化管理”,如:對喜歡并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的高職學生,可以通過一邊與其談話溝通的方式,一邊設計布置一些有趣味的網上作業,使學生通過趣味的網上作業達到既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和水平,又不自覺地將學生從網絡娛樂中引導出來;對好斗的學生,也要注重加強與其溝通交流的方式,了解其好斗的原因,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根據學生的具體轉變效果進行相應的后期教育,如處分、約見家長等;對因情感受挫而產生悲觀厭世情緒的學生,要為他們重新樹立信心,幫助他們正確處理情感和學習的關系,讓情感的挫折成為學習的動力;對于學生中不良手機短信息,學校可以通過收集學生的手機號碼,定期通過友情提醒給學生發布清除手機不良信息的短信,并同時附上問候關心的話,讓學生在具有人文關懷的氛圍中自覺消除不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