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規模呈現出快速擴大化的趨勢,但高職教育質量并沒有明顯提升。一方面,高職畢業生已經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一線崗位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緊缺。問題的根本在于高職教育未能找到自身辦學的立足點,辦學缺乏特色,尤其是傳統課程設置模式不利于實用型人才的培養。課程設置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改革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國外高職院校的辦學經驗,為國內高職教育轉型提供助力。
國外主流課程設置模式聚焦
目前,國外主流的高職課程模式有三種:一是德國的“雙元制”模式;二是加拿大的CBE課程模式;三是美國的MES課程模式。這些課程模式都已經十分成熟,由于源自于不同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因而在理論基礎、方法體系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雙元制 該模式屬于實踐主導型課程,同時也是一種企業主導型課程模式。在“雙元制”模式下,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和企業,學校更像是兩者之間的中介,一方面為企業尋找優秀的學生,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進入企業。“雙元制”模式并不注重理論的灌輸,而是完全以實踐為核心。大部分教學活動實際上是在企業內發生的,而不是在學校,因此畢業生幾乎不需要刻意去適應企業環境。所有的教學內容也是根據崗位需求、崗位技能來設計的,針對性非常強,畢業生在畢業時可以直接上崗,而不需要任何適應期。
CBE 從字面上來看,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中文翻譯為“能力基礎教育”,以能力作為教學活動的基點。這里的“能力”是指具備從事某種工作的全部能力,由于涉及面廣,該課程開發是最為困難的。
MES 該課程英文全拼為“Module of Employable skill”,中文翻譯為“職業技能模塊”,是根據職業技能所涉及的能力來設計的。它將學生在未來工作中可能涉及的任務分解成數個模塊,根據處理這些模塊所涉及的能力來設計教學,不同模塊之間可以組成、形成大小不等的模塊,掌握這些模塊,便意味著具備了解決任務的能力。
上述課程模式雖然存在著差異,但是也有很多共性,具體表現為:一是具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標準,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培養目標展開,充分體現了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二是行業參與度高,校企深度合作;三是課程模塊化高,設置靈活性強;四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個性化教學;五是課程模式可操作性強,適合自主學習;六是教學內容注重實用,不過分追求理論深度。
反觀我國,長期以來,國內高職課程開發存在著和市場需求分離、與企業需求分離、與人才發展需求分離的問題。在課程結構中,學科基礎課程的比重很大,教學活動則以學科知識為核心,并且存在著學科知識教學與技能知識教學相分離的情況,不利于學生形成綜合性的知識結構及技能。此外,由于社會上普遍存在著輕視高職教育的問題,高職教育的發展一直未能得到重視,高職領域內優質教學人才緊缺,創新能力不強,因而造成了高職課程設置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局面。基于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最終只能夠面臨“畢業即是失業”的窘境。
總體而言,中外高職課程主要差異在于:一、國內教育注重的是教育目標,國外教育注重的是學習結果;二、國內教育強調輸入,國外教育強調輸出;三、國內教育注重群體需求,國外教育注重個性需求;四、國內教育根據群體需求來安排學習活動,國外教育根據個人需求來安排學習活動;五、國內教育根據學科來設計教學,國外則是以能力來設計教學;六、國內教學注重系統性,國外教學則是模塊化,具有高度的靈活性;七、國內教學主要的目的是完成教學任務,保證學生畢業,國外的教學則是實現能力提升,保證學生就業;八、國內教學課程是教育部門主導開發編制的,國外教學課程是企業主導開發編制的。
對我國高職課程改革的有益借鑒
今天,吸取國外先進經驗,對于改革我國高職課程模式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根據本國國情積極創新。
創新體制機制,夯實內涵建設 20世紀90年代,“雙元制”被引入我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為國內高職教育課程主流模式之一。但是實際成效并不理想,一是企業參與度不夠。“雙元制”的精華在于將教學活動的主體讓位于企業。然而由于體制因素的制約,國內根本不可能實現企業辦學,因此“雙元制”的優勢得不到發揮。二是師資力量不足。實施“雙元制”,就必須有配套的師資力量。學生不能夠下企業,那么只有從企業請人。但是企業有自己的生產任務,一線骨干人員不可能長期在校執教。同時學校環境和企業環境有差異,學校也不可能提供全真的企業教學環境供教學使用。三是教學研究力度不夠。在探索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客觀因素制約,“雙元制”的實踐未能深入開展,尤其是在課程設計方面非常薄弱,未能解決“實際工作轉化成教學內容”這一根本問題。
想從根本上解決“雙元制”本土化問題,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創新外部體制,突破校企瓶頸。目前,國內實施“雙元制”主要的問題源自于體制,由于體制限制,企業資源無法流入學校,學校資源也無法流入企業。僅僅依靠校企之間的協議,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落實到法律層面,有明確的制度保障。二是校內制度建設。在讓位企業問題上,多數高職院校仍舊沒有做好制度上的準備。當然,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加快制度建設、制度轉型,為實施“雙元制”鋪平道路。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高職院校都在倡導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客觀而言,并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能夠成為“雙師”的。切實有效的做法應當是發展多元化的教師隊伍,一方面充分發揮理論教師隊伍的特長,深化理論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則是大力從企業引進人才,加強理論教師與實訓教師、培訓教師的合作。
深化教學改革,重視學生全面發展 從優勢上來看,CBE模式有利于學生適應不同的崗位,模塊化的教學增強了學生的適應能力。但是過分強調實踐而忽視基礎知識的做法,容易陷入“工具主義”的歧路,不利于學生長遠的發展。因此在借鑒CBE模式的同時,應當克服其弊端。具體做法上,可以采用課時平衡法。在開展模塊化教學的同時,開設數量相當的文化課,以避免出現發展不均衡的情況。
理實并重,培養知識技能型人才 MES是一種干什么就學什么的教學模式。凡是和工作無關的事情,一律不作為教學內容。MES模式可以說是最為高效的模式,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顯的。由于只注重效率,只講求針對,學生在技能和知識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事實上,MES更加適合作為短期培訓教學模式,而不適合作為高職教育教學模式。鑒于MES課程模式的高效性,可以作為主要的技能型教學模式,同時加強理論知識的教育。
隨著教育全球化趨勢的深入,中外高職教育模式必然會趨同。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既要看到國外高職教育的優勢,也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積極吸取其有益部分,也要辯證地舍棄其不利的部分。總之,任何一種教育都是為本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服務的,必須從本國的社會、經濟情況出發。只有立足于國情,才能夠探索出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