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2年8月11日 中國第一所專業藝術學校在南京成立
1902年8月,在南京北極閣下,成立了南京兩江優級師范學堂,這是中國最早的開設圖畫手工科的學校。當時,師范教育分優級、初級兩級。優級師范即高等師范,培養的師資系中學以上的教師。而這所兩江師范是單獨的優級師范,規模較大,學生最多時達六七百人。圖畫、手工以及后來添加的音樂課自創辦起即已開設,圖畫手工科之能正式確立為主科,得歸功于當時的監督李瑞清。此人在晚清任過學部侍郎,晚年尤擅書畫,對藝術教育具有遠大的眼光。據言,李瑞清“咨詢校中各國教授,匯集東西各國師范藝術教育設科之例”,“竭言亟應添設圖畫手工科的緣由”,向當時的學部提出呈狀,請求設置美術師范專科,“學科以圖畫手工為主科,音樂為副科,茲單以圖畫言之”、即有“西洋畫(鉛筆、木炭、水彩、油畫)、中國畫(山水、花卉)、用器畫(平面、立體)、圖案畫等”。中國第一所專業藝術學校的成立,為今后中國藝術類院校的設置開了先河,也為我國培養一批藝術工作者奠定了基礎,開創了中國的美學教育。
1990年8月2日 當代民族學家、教育家吳澤霖逝世
吳澤霖,中國當代民族學家、教育家,生于江蘇常熟。1913年考入清華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1922年畢業后留學美國。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學、密蘇里大學、俄亥俄州大學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27年赴歐洲考察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的社會情況。1928年回國后,先后任上海大夏大學社會學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教務長。1935—1937年兼任上海暨南大學海外文化事業部主任和教務長??谷諔馉幈l后,吳澤霖隨部分大夏大學師生內遷貴陽。1941年2月赴昆明西南聯大任教。1943—1945年兼任昆明譯員訓練班副主任,主持訓練了約3000名大學生,擔任美軍來華抗日作戰部隊的譯員。1946年任清華大學人類學系主任兼教務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吳澤霖先后任西南民族學院教授兼民族文物館館長、中央民族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82年調中南民族學院,任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此外他還擔任中國社會學會、中國民族學研究會、中國人類學學會、中國世界民族研究學會、中國民俗學會、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哲學社會思想研究會、北京市和武漢市社會學學會的顧問,以及湖北省社會學學會名譽會長等職。1989年離休,1990年8月2日在武漢逝世。
1917年8月9日
著名國學大師、教育家饒宗頤誕辰
饒宗頤 ,1917年8月9日出生,字固庵,號選堂,廣東潮州人。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學,并先后從事研究于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任職教授。1973年回香港,任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及系主任。饒教授于1962年獲法國漢學儒蓮獎,1982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榮譽講座教授。1993年為上海復旦大學顧問教授。60多年來,饒宗頤在文學、語言學、古文字學、敦煌學及宗教學傳承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專著六十多種外,尚有發表在世界各大學術期刊及各大書刊上的論文、短文和雜文約有400篇。饒教授為弘揚及傳承中華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93年8月15日
樹木學家、林業教育家徐永椿逝世
徐永椿,字介群,1910年11月26日生于江西省新建縣賜福鄉,祖籍江西省龍南縣。1927年春,始入小學讀書,后入南昌市第一中學,畢業后報考了中央大學森林系。
1939年7月,徐永椿應我國第一代林學家張福延教授的邀請,到昆明參加籌建云南大學農學院,從此開始了50余年的教學生涯。1939年8月1日云南大學農學院宣布成立,該校森林系是我國成立較早的森林系之一,是云南林業高等教育的開端,也是西南林學院的前身。徐永椿除1948—1949年在臺灣臺中農學院任教半年外,一直在該校從事教學和教學領導工作,先后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長、院長等職。該校歷經抗戰時期的搬遷、50年代的院系調整、60年代的下放疏散和70年代與北京林學院合并、分離等多次變遷,直到1983年改為西南林學院。徐永椿在50年的教學生涯中,直接教過學生1000多人,為國家培養了大量林業科技人才。徐永椿是云南林業高等教育的創始人之一。1993年8月15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