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是》
高校要成為信仰播種機
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精神上不缺“鈣”,不僅是對現有黨員干部的要求,也應該是對黨的后備軍的必然要求。青年是黨的未來,青年中孕育著黨的新鮮血液,他們是否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事關黨的事業后繼有人,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精神補“鈣”,重在青年。
高校是青年人良好的精神“鈣”源地。知識分子是文化傳播的領航者、社會進步的先導者,高等學校是知識分子成長的園地,也是先進文化和理想信念的發源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主要是從北京大學等高校開始的。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一大批青年學子逐步成長為馬克思主義者,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骨干。
如今,中國共產黨人早年在高等學校里播下的理想信念的種子早已長成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經過90多年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我們黨已經構建起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完整思想體系,高校也已成為培育和傳播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主要陣地。
高校是優秀青年的聚集地。青年時期是確立人生理想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理想信念教育比任何時期都更能給人生帶來巨大的影響。高等學校理應成為青年人的精神“鈣”源地,理應承擔起青年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努力培養一批具有堅定信仰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2014年第9期 作者:張興海
《民生周刊》
本科院校轉型:短暫的時間窗
如果沒有國家的頂層設計,僅依靠各省、市、自治區乃至地方高校自身來建設應用技術大學,由于認識水平的差異、財力支持不平衡等因素影響,勢必出現應用技術大學良莠不齊的現象,反而對新一輪國家高等教育結構調整改革造成不良影響。
在回應這個問題時,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陳鋒表示,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是教育改革“深水區”的一個系統工程,我們既需要有足夠的信心,又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教育部在引領部分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基礎之上,正在研究制定整個高等教育結構調整方案,將充分發揮省級政府的統籌權,支持省級政府因省制宜、制定改革試點方案。同時,在改革的進程中,有的省走得快一點,有的省走得慢一點,都是正常的。只要方向正確、步子穩妥,就會越走越好、越走越快。
陳鋒用排隊的例子來解釋部分地方高校面臨的形勢:當大學隊伍排得很長時,經常會打開一個新的窗口,誰會最積極地跑過去?常常是排在每個隊伍最后的人,會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新的窗口,變成排在最前面的人;誰是最猶豫的人?往往是排在每個隊伍中間的人,他們患得患失,可是只要稍許錯過時間,就變成了隊伍最后的人。
“在任何一次重大變革中,機遇永遠只有短暫的時間窗。中國高等教育新的改革窗口已經打開,每一所學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領導者,要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來思考未來5年、10年,你的學校將會排在隊伍什么地方?”陳鋒說。
2014年第16期 作者:李劍平
《人民文摘》
體優生加分成腐敗重災區
加分“誠信門”事件曝光后,遼寧高考體優生進行了資格復核,又引發新一輪爭議。明明是一項“善意”的加分政策,為何引來公眾一輪接一輪的“炮轟”,甚至有存廢之爭。
在所有加分項目中,體優生加分無疑成為了加分腐敗的重災區,一些獲得加分的學生并非真正的體優生。這不但沒有起到激發學生體育興趣的作用,反而破壞了高考公平。為什么一個好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會漸漸走樣并異化?
一位長期從事教育的學者認為,高考加分腐敗應該由司法機關直接介入調查。體優生高考加分,許多部門都參與其中,“大家都是利益鏈上的一個環節,因此誰都不會主動查人或自查。”
該學者用本溪高中體優生加分資格復核事情舉例說,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在調查時相互推卸責任——體育部門認為自己只管資格認定,加分與他們沒有關系;教育部門則說加分標準來自體育部門的認定。在他看來,改革高考加分機制,需要在兩方面著力。一方面,誰有高考加分權力?這項權力要轉向專門的教育委員會,加分項目程序的確定也要有監督。另一方面是對高考錄取制度改革的探索,擴大考生的選擇權,考生有了更多選項,就會減少一些走捷徑的可能。
2014年第7期 作者:劉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