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人們對高考改革的議論和期待從未停止。關于高考改革的焦慮從何而來,無外乎是社會對于高考“一考定終身”的詬病。圍繞這種焦慮,有的地方從“3+2”到大綜合年年改,有的學校自主招生門道越來越復雜,一部分學者在設計考試科目和命題內容上絞盡腦汁,另一部分則認為光折騰科目不是改革真諦。“一考定終身”乃至“一考誤終身”,是一個真命題嗎?值得推敲。假設其真,決定終身的也并非高考這一場考試。高考的本質是連接高中教育和高等院校教育的橋梁,是青年學生和高等院校之間雙向選擇的參考指標。目前的高考改革,主要是降低這種指標在選擇中的份額,或者改變指標的內部結構等方面做文章,但只要跳出來想一想,所謂“定終身”乃至“誤終身”,往通俗了說,就是選擇了一所不對、甚至不好的大學,失去了受到高質量高等教育的機會。所以,與其說是高考,毋寧說是由其帶來的高校教育定了“終身”。
2014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