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大鉀鹽鉀肥生產國
【導讀】我國鉀肥行業經歷50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鉀肥行業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成為繼加拿大、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之后的第四大鉀鹽鉀肥生產國。同時,我國的鉀鹽鉀肥研究水平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中國鉀鹽鉀肥工業經過多年發展,在資源勘探開發方面打破了“中國鉀資源赤貧、中國無鉀可尋”的老論斷。這主要是由于我們在技術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擁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段東平表示,青海鹽湖研究所建所以來,多次組織科考隊,行程數十萬千米,對全國的主要鹽湖資源進行了系統深入的調查,積累了豐富的基礎資料,基本摸清了中國鹽湖情況,初步建立了高原鹽湖成鹽演化、成礦規律的理論體系。
中國鉀鹽(肥)行業分會資料顯示,近年國產鉀肥的自給能力有了大幅提高,自給率達到50%以上,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有了結構性轉變。中國建成的青海察爾汗和新疆羅布泊兩大鉀肥生產基地,其鉀肥生產技術和單套生產能力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目前,中國已形成規模的鉀肥品種有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硫酸鉀鎂肥、磷酸二氫鉀、硅鉀肥、生物鉀肥及其他專用含鉀復合肥等。
全球需要消費鉀肥的國家有160個,真正生產的只有14個。預計到2018年,中國需要鉀肥1,300萬噸。作為一個鉀肥資源匱乏的國家,如何保障國供應安全?一方面,國家應當大力支持鉀肥生產基地可持續發展,在科研攻關、產品運輸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拓寬找鉀渠道;另一方面,企業要加快技術攻關,不斷提升生產工藝,提高鉀資源回收利用率,進行鹽湖資源綜合開發,方可保證國內鉀肥自給率達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