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業前景黯淡脫困任務仍十分艱巨
2015年上半年,煤炭行業虧損面持續擴大。在日前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獲悉,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200.5億元,僅為2012年同期的10.5%。期末,虧損企業虧損額達到484.1億元,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面已達到70%以上。
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加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宏觀經濟和能源結構調整等影響,主要用煤行業耗煤減少。二是產能建設大幅超前,目前全國煤炭產能超過40億噸,在建項目規模超過10億噸,新增產能正在集中釋放。三是受世界煤炭市場產能過剩、國際煤價下降的影響,我國煤炭進口繼續保持較大規模,上半年全國煤炭進口近1億噸。
展望下半年,煤炭市場疲弱局面短期難改。針對煤炭行業面臨的困難,我國已采取多種措施。今年以來,我國嚴格治理違法違規建設生產、治理超能力生產、治理不安全生產、治理劣質煤生產消費,促進市場供需平衡。經過各方努力,煤炭市場供應總量明顯下降,價格回落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當前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依然突出,價格企穩基礎還比較脆弱,行業脫困任務仍十分艱巨。
最近兩年,隨著供給格局的改變,已鮮有大秦線檢修影響煤價大幅上漲的現象,更多的注意力依舊集中在電廠的日耗量與進口煤的進口量上。8高溫過后預計電廠日耗將會下行,無論水電如何,需求減弱,火電也自身難保;進口煤受匯率變動的影響,預計會大量縮減。綜合各種多空因素,9月后隨著電廠夏季消耗后的補庫與冬季采暖的需求,會有一階段季節性的短期上漲,但上漲乏力,支撐不足,最終無法提振煤炭行情。
一句話新聞
2015年上半年,國內電解鋁減產、停產產能約82萬噸,西部地區新建成產能超過200萬噸,電解鋁產量1,560.82萬噸,同比增長11.69%,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從產業布局來看,西部地區電解鋁產量已經占全國的約60%,產能利用率達到90%以上,且大部分企業擁有自備電廠和0.2元/千瓦時左右的用電成本,整體生產成本可維持在8,000~9,000元/噸,即便考慮運費因素,成本亦在9,700元/噸以內;山東地區電解鋁產量占比亦超過15%,較高的自備電比例保值該地區電解鋁企業生產成本在9,000元/噸左右;其余地區自備電比例較低的電解鋁企業生產成本已經高于市場鋁價,陸續出現減產停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