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需要基層行動力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從年初開始, 中央一系列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舉措密集出臺,彰顯了中央深化改革的決心和意志。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地方對貫徹落實改革舉措態度不積極,觀望等待遲遲不見動靜。即便是一些已經明確的改革方向,也存在著“議”了事,“決”了策,卻沒有“行”,沒有“效”。面對需要解決的復雜矛盾和利益沖突的改革,往往望而卻步,不愿主動作為。
一些地方,特別是一些基層干部認為,改革是頂層設計的事,與基層無關。上面設計好了,自己等著執行就可以了,至于有沒有成效,那就管不到了。因此,他們對待改革是喊得響、動得慢、做得少。上面有政策,不付諸落實;政策未明確,遲遲不行動。更有人認為,改革有風險,難度大,不如做個太平官,寧可不出成績,也不愿在改革創新上動腦筋、冒風險。
前不久,記者到川西某地調研健康服務業推進情況時,當地責任部門的“一把手”態度鮮明地表示,省里雖然早就部署了,推進會也開了,但是究竟怎么做,心里沒底。沒有具體方案,不好行動。
像這種“坐等觀望”的庸政惰政思想,如不加疏導,必將影響改革事業推進。中央要求的全面深化改革,特別強調上下聯動。上面動起來了,頂層設計力度大、進展快,而一些地方特別是基層卻沒有及時跟上,不能上下“對稱” “聯動”,“改革”在基層許多地方只停留在表面熱鬧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強調,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要鼓動地方、基層、群眾解放思想、積極探索,鼓勵不同區域進行差別化試點,推進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
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需要自上而下的宏觀制度設計,更離不開自下而上的群眾創造實踐。只有依靠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的良性互動,才能為新一輪改革闖出新路。而一些地方對改革的觀望等待不僅會制約地方和基層的探索改革空間,也使得頂層謀劃的改革難以落地見效。
事實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盤子,為地方留下了很大的創新和探索的空間。簡政放權、社會治理、投融資體制改革、產業發展,諸如此類,地方皆大有可為。
改革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基層創新探索,期待各級地方政府官員拿出更大的主動性和行動力,力爭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取得關鍵成果。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