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習近平:開創亞洲新未來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2014年,中國經濟實現了7.4%的增長,勞動生產率提高了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4.8%,國內消費貢獻度上升,服務業發展加快,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我們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增長率,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現在增長7%左右的經濟增量已相當可觀,集聚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中國經濟體量大、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中國將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維護公平正義,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將繼續給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更多市場、增長、投資、合作機遇。未來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游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中國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斷完善國內投資環境,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同大家一起,共同驅動亞洲發展的列車,不斷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2013年我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倡議。
“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目前,已經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度。“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是開放的,我們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的愿景與行動文件已經制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絲路基金已經順利啟動,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已在穩步推進。這些早期收獲向我們展現了“一帶一路”的廣闊前景。
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認準目標、鍥而不舍,就一定能攜手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
(節選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