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
新常態下要有新發展
石平
今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國發展進入新常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更是經濟生活中不確定因素很多,面臨嚴峻考驗的闖關沖灘之年。對于西部欠發達地區來說,追趕跨越和轉型升級壓力巨大,發展動力轉換與內生動力不足矛盾突顯,風險日增與防控能力不足相依并存。新常態下不抓發展不行,發展過慢跌破底線也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中,破解各種矛盾問題的根本出路還是在于加快發展。我們要始終專注保持發展定力,著力推進“四個全面”,努力實現在新常態下的新發展。
——專注發展定力。從全國來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穩增長調結構的壓力很大。但從區域發展平衡性來看,西部地區發展滯后,底子薄、人均收入低、財力差的狀況并未發生根本性轉變。新常態下西部地區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搶抓發展新機遇,一心一意抓發展,心無旁騖搞建設,發展速度比東部和發達地區更高一些,經濟增長更快一些,發展質量更好一些。做到既有量的增加,更有質的提升,在穩增長的同時實現調結構,促升級,進而追趕跨越,逐步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實現均衡發展,這是實現偉大中國夢和兩個百年目標的題中之義。不唯GDP不是不要GDP;不唯政績但要講實績。沒有適度較高的經濟增長,我們就無法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地方債務難以化解,民生保障難以落實,中國夢就可能成為一句空話,最終會失去民心。
——轉換發展方式。適應新常態下的新發展要求轉換發展方式,既要發揮市場的重要作用,更要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政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成為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帶來權力尋租、與民爭利、暗箱操作等一系列問題,坐大利益集團;一些地方領導追求所謂一時的政績,巨額負債,拼資源環境,吃祖宗飯,斷子孫糧;有的片面追求政績,做表面文章,抓短期顯效,給數字灌水,這種發展注定是不可持續的。新常態下我們一定要有新的發展方式,著力內生動力的培育,使新常態下的發展是真正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的發展,是綠色低碳高效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政府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發展,是能真正惠及民生滿足老百姓幸福美好生活的發展。
——激活發展動力。李克強總理曾說,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新常態下的發展動力應當從激活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來,應當從全面深化改革中來。著力于發展的動力轉換,減少對傳統路徑的依賴,善于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全面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營造良好的政務服務環境,管住用好政府的手,凡是市場自身能夠解決的而且應該由市場解決的問題,政府都應當放給市場而不能橫加干預,簡化行政審批,減少行政性收費,壓縮稅賦,降低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
——規范發展行為。新常態下的發展應該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上的新發展。參與市場的各方都必須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規范運行,對市場主體真正做到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政府監管主體真正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作者系中共遂寧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教授,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專家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