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波
此次峰會的主題是“全球可持續發展:2015年后新路徑”,具有高度的現實意義。聯合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很多研究者、思想者來到這里,分享他們的想法。2015年對于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今年9月,世界的眼光都要關注到紐約,各國的領導人將在會議上通過可持續發展議程,這份議程將體現出大家共同的愿景,這是我們在2030年之前要實現的愿景。在這個具有分水嶺意義的時刻,我們有機會參與此次峰會,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機遇,讓我們的議程推動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做出轉變,共同消除貧困,實現安全、公正以及人人享有的可持續發展。
自從2012年“里約+20會議”以來,大會的開放工作小組制定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 (簡稱SDG)以及169項具體目標,這些目標和具體目標由各個地區的國家、所有成員國和民間機構以及智庫等協商討論,也和私營部門展開討論。智庫、學界以及其他行為體也廣泛地參與進來,共同做出了貢獻,寫了一些研究文章,提供了證據和分析,積極參與各種專家會議和研討會,為聯合國匯總這些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了貢獻。大家都提供了真知灼見,聯合國的各項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大家的參與以及公民社會的參與必須要繼續下去。一旦9月份通過了議程,大家也要持續參與和保持活躍的態度來指引下一階段的發展。我們下一階段的任務更加艱巨,在“里約+20”會議上,各國領導人認識到,科學以及政策相互交互的重要性對于決策來說至關重要。學界以及智庫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和優勢,確保政策可以基于確鑿的科學證據。
在區域和國際層面,聯合國體系以及其他的平臺也需要將他們的工作基于確鑿的科學證據以及發現和分析,這尤其體現在可持續發展高層政策論壇,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做好后續工作,以落實好2015年后發展議程。眾所周知,這是一份全面的議程,一個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會影響其他目標,有很多的指標是關注經濟、社會以及環境的,并且涉及到可持續發展的方方面面,這會影響到政策決策。可持續發展目標應當融入到各國的法律和政策中,從而確保這些目標得到有效落實。
24年前,我們召開了第一次里約大會,已經過去了這么長時間,各國政府依然面臨著很大的困難,要找到一個國家規劃以及政策制定的全面方法。這需要創新思維,各國的領導人和政府應該綜合施策推動發展,以確定發展議程能夠在國家層面有效落實,成功需要公共管理方面發生轉變,需要綜合施策,政府各個部門參與進來,這樣才能確保成功。我們有很多的領域可以讓大家做出貢獻,我來提其中的幾項:首先,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個領域之間的關系以及機遇,這會影響到政策的制定,我們要提供好的建議,以及智力支持,支持政府以及國家行為體,搭建起國家的架構,推動2015年后發展議程的落實。聯合國也愿意建言獻策,提供幫助。第二,科學家以及專家可以做出重要的貢獻,審議、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他們可以建立起一些基于證據的方式來評估進步,他們可以進行科學評估,看一看在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落實如何。第三,智庫可以幫助創新思維,幫助貧困的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一種新的發展合作模式,這一點至關重要,尤其對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國家來說都是如此。資金支持也很重要,告訴大家應該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幫助發展中國家需要發達國家參與進來,能夠落實自己在議程下的承諾,這包括確保部門之間的協調以及發展合作政策的協調,這需要發達國家在國內采取經濟以及可持續消費方面的行動。智庫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這些不同方面之間的關系,和以往相比,我們更加需要專家、科學家和智庫還有學界的參與,以制定和推動新的知識、技術、營商模式等,這可以大大地加速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進步。很多發展中國家正在加大力度,以實現他們在經濟以及人文社會領域方面的潛力,他們需要制定明智的公共政策,在國家和全球層面都是如此,我們要通力協作,落實2015年后發展議程。那么,我們如何加大全球智庫的交流合作來推動可持續發展呢?以及如何融入到聯合國體系當中?現在我們應該問一些嚴肅的問題,并且回答這些問題,這樣可以幫助全人類享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