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東利 王海洋 編輯/張偉
構建企業全周期主體監管體系
文/蔣東利 王海洋 編輯/張偉
近年來,外匯局不斷加快外匯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五個轉變”,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并取得重大進展。但在主體監管方面,仍相對滯后于新形勢下對外匯管理的需要。為進一步完善外匯主體監管,外匯局應構建企業全周期主體監管體系。具體而言,就是緊緊圍繞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宏觀管理目標,利用非現場監測分析和綜合分析的方法,從宏觀到中觀再到微觀層面,分析、確定重點監管對象和現場核查對象,并根據監測分析和核查結果,對重點主體進行跟蹤監測、分類管理、檢查處罰、注銷名錄等事后管理。
從宏觀到微觀層層推進,確定重點監管對象。首先,研判總體外匯形勢,確定外匯管理目標方向。外匯資金流入壓力較大時,主體監管重心在控流入;反之,則控流出。其次,分析各交易項目或行業類別對凈流入或凈流出的貢獻度,選擇規模較大或增長較快的交易項目或行業類別作為重點監測方向。最后,利用非現場監測指標對全部企業進行篩選,確定重點監測企業。這里的非現場監測指標,主要指能反映微觀主體對凈流入或凈流出貢獻度的指標,不宜過多。
運用“四步識別法”從重點監測對象中篩選、確定現場核查對象。一是進行特殊性識別,判斷企業非現場監測指標是否好轉等,這些特殊類型企業一般不作為現場核查重點。二是進行重要性識別,分析其對管理目標的貢獻度,選擇影響較大的企業進行現場核查。三是進行異常性識別,分析非現場監測指標情況,選擇指標偏離正常值較大、異常指標較多的企業進行現場核查。四是進行風險性識別,利用交叉指標、關聯指標分析、評估整體外匯業務違規風險,并對違規風險較大的企業重點開展現場核查。現場核查時,應針對監測重點展開,如重點監測方向為控流入時,則重點核查企業多流入項目。
跟蹤監測與跟蹤監管并重,推進事后管理。一是對未列入現場核查的重點主體進行跟蹤監測,具體包括記錄非現場監測內容、跟蹤監測各項非現場監測指標的變化情況等,并對指標明顯惡化、違規風險顯著上升的重點主體及時開展現場核查。二是對現場核查企業進行跟蹤監管,具體包括記錄現場核查過程及結果、跟蹤企業整改情況、實施分類管理、移交檢查處罰等。
類別管理。一是根據名錄狀態,名錄內企業可以享受所有外匯管理便利化政策,不在名錄企業禁止辦理所有經常、資本外匯收支業務。名錄內企業因注銷清算、非法逃逸、拒絕阻礙監管等事項,可被注銷名錄。二是根據監測狀態,對重點監測企業進行跟蹤監測,監測情況好轉時解除重點監測,否則移交現場核查。三是根據核查狀態,結果正常的企業解除重點監測,異常的視情況進行分類管理、移交處罰或注銷名錄。四是根據管理狀態,對名錄企業分A、B、C三檔進行管理。其中A類企業可享受各項外匯管理便利化政策,B類企業辦理經常、資本業務受一定限制,C類企業辦理經常、資本業務受到嚴格管理。
流程管理。一是前臺業務環節,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辦理名錄登記、外債登記、外匯登記表等業務,對未達規定條件的企業則不予辦理。二是非現場監測環節,對具有重要影響、非現場監測指標超出閾值的企業進行重點監測,并視情況將重點監測企業解除重點監測或移交現場核查。三是現場核查環節,對核查結果異常的企業采取相應事后管理措施,對核查結果正常的企業解除重點監測。四是后續管理環節,對實施分類管理的企業進行跟蹤監測、到期評估,并采取取消分類、維持分類、降低分類等管理措施;對涉嫌違規的企業移交處罰;對清算、逃逸、拒絕阻礙監管的企業強制注銷名錄。
突出“重點”,完善非現場監測方法和組織協調。宏觀上應突出重點方向。各級外匯局可根據外匯形勢變化確定重點關注方向,指導開展主體監管工作;同時,給予下級外匯局充分的監管自主權,鼓勵下級外匯局根據地區實際情況確定重點監測方向,開展重點主體監管工作。微觀上應突出重點主體而非異常主體。應只選用少量核心指標進行重點主體的篩查,以避免分析指標過多而影響篩查的準確性。確定現場核查對象時,應建立、健全綜合分析方法,通過科學的非現場監測指標體系分析監管對象的重要程度、異常程度和違規風險大小,提升現場核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擴大分類管理和名錄管理范圍,提升事后管理效力。將分類管理適用范圍由貨物貿易擴展至服務貿易、直接投資、外債、證券投資等所有經常和資本業務,并設定不同交易項下的分類管理標準。將名錄管理范圍擴大至所有具有外匯收支業務的企業,并規定名錄內企業可享受現行便利化政策,名錄外企業不得辦理任何經常、資本項下外匯收支業務。
加快構建主體監管法規體系,強化法律制度保障。構建主體監管法規體系,完善相關外匯管理政策,明確定性處罰條款,著重強化事后管理的法律制度保障。細化分類管理、強制注銷名錄的具體條款,明確何種情形需實施分類管理、注銷名錄,增強制度執行力。此外,還應從法規層面推進本外幣政策的協調,強化本外幣政策的銜接配合。
加強對外匯管理人員的宣傳教育,有序推進主體監管實踐。加強對基層外匯管理人員的思想引導,提升外匯管理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應有序推進外匯局內設機構調整,優化部門設置及分工,通過對前臺、非現場、現場各崗位以及經常、資本的協調配置,聯合推進主體監管。
作者單位:外匯局連云港市中心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