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毓江 ■浙江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2
眾所周知,對于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強震觀測資料的地區,例如美國西部和日本,直接用統計方法就能得到該地區的地震動衰減規律[1-3]。但是我國目前只有很少的強震記錄,而且這種狀況在短期內不可能改變,因此,如何利用烈度資料估算地震動參數,受到各國地震工程研究者的重視。
等震線長軸方向一直是專家學者研究的重點[7]。對大部分區域而言,根據活動斷裂帶走向,確定歷史地震等震線的長軸方位,一般是與斷裂帶方向平行的方向作為長軸方向。在此基礎上,再判斷等震線長軸的優勢方位,再通過分析對地震活動、地震烈度等進行分析。
目前,普遍采用烈度法和地震動法來估算地震動經驗衰減關系[4]。地震動法前提假設的不同,分為烈度距法和烈度震級法[6-7]。實際地震烈度的分布并不十分規則,通常取圓形等震線擬合和橢圓形等震線擬合兩種形式。在發震斷層明確的地區,可以考慮用橢圓形等震線來描述衰減規律,只是要區分烈度衰減的長、短軸方向:

式中,R1為長軸方向場地到震源的距離,R2為短軸方向場地到震源的距離。a,b,c,d都為回歸常數。本文根據歷史地震資料(見表1),得到統計回歸常數,回歸后烈度衰減關系如下:


表1 浙江歷史地震表

發震日期 緯度/° 經度/° 地點 震級 深度/km 18470724 30.7000 122.0000 舟山嵊泗縣 4.8 18550317 30.8000 122.3000 舟山嵊泗縣 4.8 18560104 30.1000 120.0000 杭州富陽縣 4.8 18660921 28.0000 119.5833 麗水景寧縣 4.8 18670900 30.4000 120.5000 杭州海寧縣 4.8 20060209 27.6700 120.0000 溫州文成縣 4.6 0 0 0 0 0 5
根據式(3)與式(4),估算出地震烈度為1,2,3,4,5,6 度時長軸與短軸長度。計算方法采用數值積分的方法,利用Matlab編程計算。計算出的結果如下表2:

表2 各震級情況下長短軸長度
[1]丁伯陽,田少柏.由中國黃土地區地震動衰減關系對地震動法的一點探討[J].華北地震科學,1991,9(4):24-31.
[2]丁伯陽,雷中生,方淑蘭.中國黃土地區基巖地震動經驗衰減關系[J].西北地震學報,1988,(3):53-56.
[3]石樹中,沈建文.上海及鄰近地區地震動衰減關系研究[J].中國地震,2003,19(4):315-323.
[4]李小軍,閻秀杰,潘華.中小震近場地震動估計中地震動衰減關系的適用性分析[J].地震工程和工程震動,2005,25(1):1-7.
[5]秦娟,王宏超,等.重慶地區歷史地震等震線長軸方位分布綜合研究[J].地震工程學報,2014,36(1):127-133.
[6]胡聿賢.地震工程學[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59-94.
[7]李杰,李國強.地震工程學導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