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聯網的發展帶給生產發展、科技進步等多領域的空前解放和進步。農業領域的物聯網發展給智能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使農業發展向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更進一步?;ヂ摼W應用下的智能化的農業發展,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傳統農業,運用高科技技術,縮短發現問題的時間,針對問題及時更正解決問題,保證了農業產物的質量,節省了時間,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說是農業領域的一次重大改革。
【關鍵詞】遼寧省;農業;物聯網
“物聯網”的概念提出較晚,它是在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與互聯網的進步、發展密不可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物聯網是互聯網的衍生物,并且在現實生活、生產應用、科技發展等等方面以更快的速度滲透和發展,物聯網真正做到了以現實實物為基礎,著眼于信息時代的物物聯系,應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比互聯網技術更復雜、產業輻射面更寬、應用范圍更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力和影響力更強。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1.農業物聯網
農業物聯網,是指將大量的傳感器節點構成監控網絡, 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信息, 以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問題, 并且準確地確定發生問題的位置, 這樣農業將逐漸地從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產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從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物聯網的發展加快了我國農業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腳步,也深刻的影響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未來。
1.1物聯網監測功能
傳統農業需要人力實時監控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不僅是對生產勞動力的資源浪費,更是由于人主觀因素的意識偏差而時常導致檢測不準確,從而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不清。而基于物聯網應用上的智能農業通過傳感器感知,提高了對農作物的感知情況準確性,實時準確及時地了解掌握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迅速進行調整;另一方面,通過數據收集能行場數據庫從而成為信息積累,有利于數據統計和分析規律,把握整體態勢。例如,在大棚中,對于農作物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檢測、監控等等。
1.2物聯網遠程控制
傳統的農業生產中,對農作物的勞作全部都由人力完成,勞作量大。而隨著農業生產機器的應用,對勞動力是一種解放,而物聯網的應用則是整個機械操作系統進行有機結合,而人力只需要對系統的整體控制即可進行遠程操作控制,真正實現了人在家中,設備工作,農作物生長。比如,農作物的灌溉方面,針對電腦的實時控制,根據數字化管理及時調整,何時進行灌溉,灌溉量為多少,系統控制準確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
1.3數字化管理
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的全面深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農業控制的數字化也日益受到重視,利用RFID、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加強數字化系統管理,減弱人的干預作用,提高了準確性。
2.遼寧省的物聯網農業發展現狀
遼寧省物聯網在全國農業物聯網發展中起步較早,近年來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加之生產需要,農業物聯網發展迅速,應用逐步廣泛。頒布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后,遼寧省積極響應,大力發展農業物聯網。自從遼寧省5萬畝設施農業物聯網應用項目2012年在沈陽啟動以來,遼寧省的農業物聯網發展迅猛,為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轉型、為“菜籃子”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為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該項目將利用四年時間完成在遼寧省5萬畝的推廣規模。兩年時間以來,遼寧省在農業物聯網發展方面,積極開展工作,2014年遼寧省農業農村新經濟論壇在遼寧省召開,報告內容涉及農業社會服務體系,農業信息化,休閑農業,農村金融,數據與信息分析及勞動力流動研究等方面全面概括總結了遼寧省現階段的新農業發展狀況。2014年遼寧政府農業信息工作報告中指出農業逐步完善全省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和全面提高農業信息綜合服務能力,充分體現了現階段遼寧省的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所取得的成效。
但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比如,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因為農業物聯網起步較晚,現在全國目前仍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導致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無法有確定的規則制度可依;共享程度不高,物聯網的運用價值之一,就在于能提高信息統計和信息利用程度,而共享平臺的不夠完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物聯網的發展、進步。
3.遼寧省的物聯網農業發展建議
未來遼寧省的物聯網發展前景十分看好,只要能及時解決物聯網深入農業運用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挖掘物聯網結合傳統農業的價值,聯系遼寧省本地實際,一定會在農業產業中產生改革性的效果。目前,通過物聯網技術,有效監控設施農業作物的生長環境,優化投入,實現高產、優質,保證農產品安全和可追溯,已經成為遼寧省發展智能農業的重要趨勢之一。
3.1加大政府政策、資金支持力度
促進農業信息化、現代化發展是利國利民的惠民事業,物聯網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保護和資金投入。只有政府加大農業物聯網的資金投入和進一步具體完善、落實關于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具體政策和相關法規,才能是遼寧省在落實農業物聯網發展方面有法可依,有資金運作,從而推動農業物聯網的實質性進步和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
3.2加速技術進步
技術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支持,目前遼寧省的農業技術發展主要依靠高效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并沒有實質性的結合具體物聯網應用平臺。技術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生產水平的相應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物聯網發展和信息化推進水平。物聯網的推廣在遼寧省內由于技術等各方面的原因,并沒有得到廣泛運用,技術的限制使得農民們看到了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手段,然而短期內并沒有多少真正符合農民生產經營的信息服務系統。
4.總結
遼寧省的農業物聯網運用發展起步較晚,然而發展態勢較好,穩中更進,有望在全國物聯網應用領域成為示范案例。本文以遼寧省為背景,從物聯網的概念和發展狀態出發,分析農業物聯網的應用現狀,從而得出提高和改善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劉淵,王瑞智,楊澤林等.農業物聯網應用發展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3,40(23):174-179.
[2]王茂軍.物聯網關鍵技術分析與發展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22-25.
[3]劉寧寧,鮑曉旼,孫勤等.基于遠程視控與物聯網融合技術的徐州市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23(1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