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些年,考駕照的人越來越多,關于各種駕考“黑幕”、駕校“天價收費”以及“野蠻教練”等新聞屢見報端。因此,不受制于駕校和駕校教練的“駕照自考”,在民間一直呼聲很高。
近日,“機動車駕駛人培訓考試將進行改革,駕照自學自考或在此輪改革中有所突破”的消息一出,立刻成為全民熱點。“駕照自考”若能實現,人們即可不通過駕校直接到車管部門報名,經過自學訓練后參加機動車駕駛證考試。“自學自考”有哪些優點和弊端?又為何遲遲無法實行呢?
駕校培訓,拿到駕照的唯一途徑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中國機動車駕駛人數量突破3億,其中,汽車駕駛人2.44億,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同時,駕駛人群體結構正在發生明顯變化,非職業司機占比超過九成,駕齡在一年內的新手司機數量超過2900萬人;而未來10年,新手司機仍將以每年2000多萬人的速度快速增長。
這么龐大的駕駛人群,目前拿到駕照的唯一途徑,就是上駕校接受培訓。然而,費用高、服務差,導致許多學車族對駕校培訓頗有微詞:“駕校漲價之風盛行,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猛漲,更別提吃、拿、卡、要等潛規則,培訓成本直逼接受上限。”
同時,“駕校為獲得或保留培訓資格,而與主管機關‘保持良好關系’,尋租成本最終由駕駛證申請者承擔”等負面新聞也屢見不鮮。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與當前駕考過程中多環節的管控和壟斷有著直接的聯系。
在這個過程中,從第一個到最后一個環節,都離不開駕校。“駕考合一”制度,令駕校培訓變成一種壟斷。
雖然,我國有關法律并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去駕校學習之后才能考駕照,公安部也在《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中明確規定,只要有身份證、戶口本以及《機動車駕駛人身體條件證明》等材料就可以報考駕照,并沒有硬性規定必須得經過駕校學習。
然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地區,除湖南、遼寧、鄭州等少數省市外,包括福建在內的大部分省市均實施“駕考合一”制度。也就是說,在福建,沒有參加駕校培訓,不經駕校統一申請辦理,公民個人無法直接參加申領駕駛資格考試。多少年來,這似乎已經成了鐵打的“行規”。
而另一方面,希望學習駕駛技術的人越來越多。
隨著經濟發展,汽車成了大眾化的消費品,傳統意義上“汽車由富人購買”的觀念正在被顛覆,私人購車已是一種風尚。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在買車。數據顯示,僅2012年,廈門就新增家庭轎車7.08萬輛;截至2013年6月,廈門市小型汽車保有量達56.6萬輛。
此外,在近年各地的駕考大軍中,大學生已然成為一支主力軍。學位證、畢業證、機動車駕駛證,正逐漸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的“標配”。
駕考培訓的需求越來越大,學車族全部流向了駕校。泉州市交巡警支隊透露,2013年1~4月,泉州駕考報名出現井噴現象,127972人參加駕考體檢,是2012年同期的6.94倍。而培訓這12萬余人的泉州駕校,只有100多家,市場處于“僧多粥少”的境況。
正是這種供不應求的畸形關系,使得駕校之間競爭不充分,費用高、服務差等問題普遍存在,培訓質量也參差不齊。
差評一籮筐
駕考改革被明確提出后,此前熱議的“駕考能否繞開駕校”的話題再次引發熱烈討論。許多人之所以推崇自學自考,正是因為對駕校、教練的不滿和反感。他們為什么那么不受待見呢?
泉州的張女士就對當初學車時的教練有一肚子的怨氣:“教練的態度實在是差,根本不把我們當人看!”她憤憤不平地向記者控訴,那位教練在教車的時候,多次對學員進行人身攻擊和人格侮辱。“那2個月簡直是我的噩夢!有不懂的問他,他從來不回答,而是一味地說難聽話羞辱,如果我們反駁,甚至不許我們上車練習。”
不可否認,大多數教練是有職業道德的,并不會做出此類極端行為。但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奇葩教練對學員揮舞拳頭、女學員遭遇咸豬手等眾多“野蠻教練”的惡劣行徑,屢見報端,人們對駕校教練的印象自然大打折扣。
雖然考取教練證對技能要求多,卻對教學方法、職業道德的要求不夠,一些教練沒有轉變觀念,覺得自己是師傅帶徒弟,而沒有覺得自己是從事服務行業,教練的評價體系亦不夠完善,導致了那些不良現象的發生。說到底,是對教練和駕校的約束無力。
除了教練素質低之外,駕校亂收費、潛規則橫生等問題,也一直被外界所詬病。
前段時間,漳州的小蘇剛通過駕考。他告訴記者:“跟我一起考科目二的人,就一個女的沒過,教練直接說等2個月在考。后來那個女的花錢找關系,一次1000元,提前考試了。”
廈門的沈先生說,教練帶學員去看考場時每人收100元。“聽以前考過的學員說,這就是潛規則,每個人都要交的。”沈先生說。
為保證學車時間,學員買煙、塞紅包給教練;駕校收“補考費”,甚至提出“交錢買過”……諸如此類的報道,層出不窮。只要你想把那本駕照拿到手,你也只能認命找一家駕校報名,上這個高價的學習班。
如果說,經過駕校培訓后,能掌握過硬的駕駛技能,那也無話可說。可現實中,拿到駕照卻不敢上路的大有人在,很多新手司機的駕駛水平讓人提心吊膽。
國家規定,必須實際上路練習64小時,才能參加科目三路考。可基本上沒有哪個駕校會嚴格執行這項規定——學員的更新速度越快,駕校的利潤就越大。
2013年1月1日,福州首場新駕考開考后,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的通過率分別為30.78%、43.1%、53.2%,跟以往情況相比,均下降了不少。但跟其他城市相比,這樣的通過率還是相對較高的了。2013年1月6日,泉州參加科目一理論考試的有369人,及格45人,及格率僅為12%,創歷史最低;2013年1月8日,廈門科目一理論考試通過率更是低至6.2%。
駕考通過率降低,正是暴露了駕校的“應試教育”弊病。
“現在駕校學車,是唯考試論。駕照考出來了,但我連車燈怎么開都不知道,因為不考,所以教練不教!”剛拿到駕照的王女士有感而發。
長期以來,駕校培訓理論難以聯系實際的問題飽受詬病。不僅科目一理論考試可以死記硬背,就連科目二的倒樁、坡道定點起步、側方停車等應用型考試項目,都可以“記公式”。
福州的趙先生說,他2014年年初學車時,教練主要教他們怎樣記住“點位”來應付考試,有關技能方面的訓練很少,“拿到駕駛證了一個月多,都不敢上路行駛”。
還有很多駕校不落實考試大綱規定的學時,部分甚至不足三分之二,這導致教學質量嚴重下滑。
在這樣的培訓模式下,不少學車族雖成功考了證,但并沒有掌握真正的駕駛知識,上路后出現各種各樣的交通事故,成了“馬路殺手”。
“此次駕考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全國所有的駕校基本上都是在應付考試,把精力放在應付考試上,通過權錢交易來完成培訓考試,而不是真正的培訓合格的駕駛員。”中國道路運輸協會駕駛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范立說。
期待駕考改革后更省錢、省時
2014年11月24日,公安部交通安全微發布發了四條有關駕考改革的消息,明確表示駕考改革要堅持四個原則,其中,第三個原則便是“脫鉤,打破部門利益藩籬,斬斷或明或暗的利益鏈”。
駕考由交警部門負責,駕校又由交警部門審批,交警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往往存在難以杜絕的利益輸送問題。這一條堅固的利益鏈條,更加深了駕考壟斷,導致自學自考的堅冰一直未能被打破。
車檢改革已經給廣大車主帶來了直接可感的便利,現在,人們自然也期待駕考改革能帶來重大利好。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修訂版《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公安部第123號令)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記分項由38項增至52項,被網友直呼為“史上最嚴交規”。自該新規實施后,駕考通過率大幅降低,引發駕校培訓費“漲”聲不斷。
2010年,泉州市駕考培訓費4000元左右;2011年漲至5000元左右;2012年特別是從4月開始到2013年上半年,上漲幅度不斷增大,7000元、8000元、9500元,一路逼近萬元。
而2013年年初,廈門一度成為全國駕考培訓費最高的城市。從2012年到2013年年初,廈門的駕考培訓費以每個月200元至300元的幅度上漲,從5000元狂飆到7500元,令全國所有城市都“望塵莫及”。此外,廈門絕大多數駕校都有個不成文的規定:40歲以上的女性和45歲以上的男性,駕培費要再加1000元。事實上,學車費用還不止這個數,因為還要算上給教官買煙、送紅包等“隱性支出”。
從2013年9月開始,根據福建省相關條例,公安交警部門將教練車單車考試配比從最初的8人上調至18人,駕考采用“一出一進”規定,每輛教練車考過一個學員,才能再補一個學員。看似名額受限了,但原來一輛車是8個人在轉,現在有18人,實際流轉速度更快。
因此,2014年3月,泉州駕培費從近萬元一下子降到了5500元左右。除了泉州,福建省內培訓費大幅下降的,還有廈門、漳州等地。這些地區從2013年10月開始降價,現在的價格也基本在5000多元。
據了解,學車族交給駕校的學費里,除了包含學車的培訓費,還包括了考試費、場地費、車輛折舊費、教練員工資等其他費用(當然,其中培訓費占到很大一部分)。福建省內多家駕校表示,5000多元的學費已和駕校測算的成本相差無幾,再下降的空間不大。
而不少人認為,如果能實行自學自考,那么這筆費用還可以省去不少。
“現在會開車已經成為求職應聘的一項加分技能,我也有打算在畢業之前考本駕照,但是一打聽,培訓還是挺貴。要是自學自考能夠實現,不用通過駕校,價格肯定能下來。”在閩南師大就讀的大四學生小鄭說。
除了金錢成本,時間成本也是駕考過程中的一項主要支出。駕校學員等待預約考試經常“望穿秋水”,排隊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半載。福州的王先生因為工作忙,休息時間不固定,遲遲不敢報名學車。“如果是自學,時間就可以靈活安排了。”他說。
自學自考,路漫漫其修遠兮
曾有媒體通過網絡調查了近9萬名網友對于“駕照自考”的看法,有九成網友表示支持。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家里有技術嫻熟的老司機,如果可以自考,就可以在家人的指導下,利用家里的車練習,然后直接報名考試,省去了駕校學習的費用和時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在許多人將“駕考改革”直接解讀成“自學自考”,這不免有些誤解和喧賓奪主。所謂“自學自考”并非“不學就考”,也不是“隨便學隨便考”。
“‘自學自考’這種提法可能會引起誤解,容易讓人認為可以自己隨便在哪兒學都可以,然后報名考試,但實際上這是做不到的。”范立說。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在道路上學習駕駛,應當按照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路線、時間進行;在道路上學習機動車駕駛技能,應當使用教練車,在教練員隨車指導下進行,與教學無關的人員不得乘坐教練車。
畢竟,駕駛技能考試不同于普通的考試,它是一種特殊技能的考試,駕駛行為不僅關系到駕駛員自身的生命安全,還影響到公共安全。
有網友表示:“在不使用教練車、沒有專業教練員和場地的情況下,別說學駕駛技術,連最基本的安全都沒法保障。要是這個口子放開,大家只是單純為了省錢,都由老司機陪著開私家車在路上學車,馬路上到處是這種無證駕駛的車,那多恐怖。”
這已經算不清是第幾次有消息傳出駕照可以“自學自考”。2013年4月,公安部交管部局曾針對這一傳聞明確回應,我國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申請駕駛證必須經過駕校培訓。但多年來,“自考自學”一直處于“空中喊話”,未能落地。
鄭智勇在漳州某駕校從事駕考培訓10多年,他說:“我們現在還缺乏相應基礎設施。自考容易,交警部門有現成的考試場地和考試車輛,要做的無非是開通一個自考預約系統而已。但是自學的話,誰提供場地?誰提供車輛?誰提供培訓標準?誰保障學員的自身安全以及培訓過程中他人的安全?這些都很難落到實處。”
張先生是泉州一家駕校的老板,他認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駕校的培訓等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系統和流程,在軟硬件方面均不是“自學自考”所能達到的。“即使將來駕照自學自考可以推廣了,也不會給駕校帶來什么沖擊。”張先生說,“當然,駕校和教練也會更加規范服務,這是最基本的。”
對于駕考改革,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東認為:“駕考改革將從注重過程管理向注重結果管理轉變。從學員的角度來看,未來的駕考不一定非要按照原來的規定去培訓,悟性好的學員學車成本可能降低。學員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駕校或培訓方式。駕校對學員的培訓也會更靈活,包括培訓項目、學時等。”
目前,公安部正在組織調研論證,駕考改革仍處于收集意見階段,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交通部門尚未接到關于駕考改革的具體操作辦法,仍執行現有駕考模式。
駕改之路通往何方,我們且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