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公司將為員工免費供應午餐作為一項福利制度,其實,這種“工作餐”制度,我國古已有之。
古代百官上“早朝”的時間很早,許多人難免要餓肚子出門。由于早朝后要留在朝中繼續辦公,有些人難以支持,國家便為高級官員實行“工作餐”制度。
我國的“工作餐”制度,最早可追溯到東周時代。《國語·楚語下》記載:“楚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餐也,于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令尹秩之。”“令尹”相當于后來的宰相。“令尹”子文上早朝時餓肚子,堅持不了一天,楚成王每天都為他準備點兒熟肉干糧,好讓他打起精神辦公。后來,這就形成了一項制度。
唐代的“工作午餐”規格極高,僅限于供應宰相一級的“高干”。這種午餐甚至豐盛到朝臣不忍心動筷子的地步。唐代宗時有位“以清儉自賢”的宰相常袞,曾為此上書請求“減膳”。
明代也有工作餐制度。據朱國禎的《視朝賜食》記載,“太祖每旦視朝奏事畢,賜百官食”。明代的“工作餐”規模相當可觀,但后來由于規模太大及享用的人員過多,朝廷的財力難以支持,又不得不廢止了文武百官的“工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