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師姐不開口,沒人知道她微信加了敵方老總,可現在,她是渾身長嘴也說不清了。
閨蜜信佛后崇尚“日行一善”,那天她告訴我,她今天做了件大善事——將下屬的微信全部刪除了。
這怎么是件善事呢?我不解。閨蜜一笑,回答我,起因是她的下屬在微信上曬親子度假照片,被她的上司留了一句言:這種時候休什么假?
這句留言一發,微信圈里鴉雀無聲,下屬也沒心思度假了,戰戰兢兢打電話過來請她幫忙向大BOSS解釋,因為她是知情者:這次休假,是下屬用前段時間的努力加班換來的。
事情最終圓滿解決,問題卻留在了閨蜜的心里:下屬加上司的微信,到底是樂意為之,還是被迫獻出個人生活的最后一片自留地?思來想去的結果,是為下屬們讓出了這方自留地,她主動退出,并且在未來再也不打算主動加任何一個下屬的微信。
并不是每個上司都能有閨蜜這樣的善心和覺悟。況且放著微信這么方便的通訊工具,硬是要將其與工作隔絕也不合情理。既然隔絕不了,就得接受微信是個半公半私的平臺這個事實,可有些人,還是將這個平臺當成個人肆意揮灑的舞臺,也不知他們那種混不吝的氣概是哪兒來的。
最著名的例子發生在兩年前,北京的一名女員工因為在微信上抱怨工作而被老板解雇,被稱為“中國微信勞動關系第一案”。我不明白為什么這位女員工明知道老板在微信圈里,還要有這種行為。從某種程度上說,她這是在逼著老板不得不表態。是糊涂,還是挑釁?如果真是后者,我倒是佩服她,因為有意裝瘋總是比無意賣傻,更像成年人的故事。
微信要是一座廟,工作和領導就是一尊佛,心中沒有佛不行,全是佛又顯得太虛偽。我有一位同事,熱愛在微信上扮演“工作狂人”,常常半夜三更發布手持一杯咖啡看郵件的照片,圍觀者都含笑不語等著領導給他說法,領導也不負所望地給他了——新年工作規劃會上,領導說:“XXX平時太忙了,這次就少分配一點工作吧!”
我身邊玩微信玩砸了影響飯碗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師姐身上。師姐在一家國企IT公司任職,作為資深的產品負責人,她收到過宿敵公司遞來的任職邀請,雖然最終被她婉拒了,但對方老總也留在了她的朋友圈里。
有天晚上,師姐發現敵方老總轉發了幾款其他兄弟公司的新產品宣傳照,并加上了一句譏諷味十足的評論。自家老總在下面回了這樣的一條評論:別窩里斗,兄弟,咱要一致對外。
第二天早上開完會,也許是那天的匯報內容太繁雜昏了頭,也許是那天茶水間里的咖啡正好喝完了,總之師姐鬼使神差地給老總送上了本世紀最歪的馬屁:頭,你昨天晚上的那條回復真帥啊!
話一出口,她就一個激靈,恨不得咬舌自盡。可惜覆水難收,老總已經在最初的震驚過后,用一種復雜的目光打量她。本來師姐不開口,沒人知道她微信加了敵方老總,可現在,她是渾身長嘴也說不清了。師姐只好在幾個月之后,匆匆跳槽到了待遇和前途還不如原先的新公司里。
這個世界需要我們裝的地方太多,微信到底是不是讓我們釋放真性情、展示全方位自我的地方?我沒有答案。但是我們都必須明白,好女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當你釋放真性情的時候,嘴上要把門。用不著說你不想說的話,但也要有選擇地說你想說的,這就是成熟與真誠的水乳交融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