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銅胎掐絲琺瑯嵌松石孔雀香薰擺件
此物件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孔雀昂首,側首張望,身上的斑斕羽毛,用不同釉色的琺瑯來表現,長尾如扇,嵌綠松石,通體以掐絲金線勾勒孔雀輪廓外形,金線光澤澄亮,璀璨閃耀,似飄擺搖動,十分靈動,更顯整器華美雍容。其雕塑技巧精湛,細部處理得當,羽翼纖細亮麗,雙腿直挺剛勁。其頗具誘惑力的眼神,透露著得意且自傲,更突出了孔雀的生動活潑。
孔雀紋始見于宋代,為明清流行的紋飾之一。孔雀深受民間喜愛,是在傳說中擁有九德的吉祥鳥。由于孔雀尾羽紋飾美麗,開屏時“紋飾明顯”,此詞匯與“文明”諧音,故孔雀開屏寓意“天下文明”,表示人們對盛世的向往。此外,孔雀素有“百鳥之王”的譽稱,是吉祥、善良、華麗的象征。銅胎掐絲琺瑯嵌松石孔雀香薰擺件制造工藝復雜,因生產成本高而更加顯得珍貴。這對孔雀擺件集莊重、典雅、富貴于一身,體現出了皇家富麗堂皇的氣派。
琺瑯又名景泰藍,起源于元朝時期的古老京都,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因其釉料顏色主要以藍色(孔雀藍和寶石藍)為主,故稱為景泰藍,由金、銀、銅等貴重金屬,集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十余道工藝精制而成。景泰藍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在我國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集歷史、文化、藝術與獨特的傳統工藝于一身,古樸典雅,精美華貴。
在歷經元、明、清三代王朝的歷史變革中,勤勞智慧的工匠藝人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景泰藍文化。他們用簡單的工具錘擊紫銅板制成胎型、手工掰絲掐成花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案、用小鏟填充各種彩色釉料、用爐火將釉料燒結在掐好絲的銅胎上、用腳踏帶動輪軸轉動并手持沙石木炭磨光……舊時的景泰藍藝術品專供皇宮貴族享用,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征。如今,它已成為我國著名的特種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