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電影《血與蜜之地》
想象一下,血和蜜在一起是什么關系?血,是國家民族生命,是殘酷殘暴革命;蜜,是幸福安全美好,是甘甜依偎親昵。當這兩樣東西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
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自編自導的首部劇情片《血與蜜之地》就把你帶到這樣的境地。可以看得出來,她在電影的整體理念上在向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辛特勒的名單》致敬,盡量壓抑住內心對事件的道德與正義的評判,冷竣而平靜地來敘述悲傷與痛苦,用長鏡頭和人物繪畫般的造型反映人物內心的痛苦與悲憤。
《血與蜜之地》講的是波黑戰爭中一對不同民族青年的愛情故事。戰爭前,他們相愛;戰爭中,他們相戀,塞族的男人不惜同父親的決裂不顧戰友的譏笑,保護穆斯林族的女畫家。然而,隨著戰爭的進程,隨著殺戮的演變,隨著仇恨的加聚,隨著矛盾的擴大,再堅固的愛情堤壩,也擋不住如此滔天巨浪的輪番拍打摧挖撬;再深的感情也擋不住對方對自己生命的消滅……愛的人,死在了他的槍下。最后,當他跪在維和部隊面前說著“我是戰犯”的時候,我在想,他殺穆斯林,他殺曾經愛曾經保護的人,他的確是“戰犯”,但又是誰導演了這場戰爭的呢?
日本電影《致親愛的你》
這是高倉健的最后一部電影,看時心中有一種難以言狀的酸楚:對英雄的懷念,對生活的期望,對一個時代的感嘆,對已逝時光的追憶,那種五味雜陳的酸甜苦辣隨著劇情的展開,強烈地攪擾著你,不過攪擾你的過程是在美好與溫暖情愫的綢緞般的光影中進行的。
《致親愛的你》是高倉健的旅途電影,也暗合著他的人生經歷。一次旅途濃縮著一生的歷程:他飾演的已退休的獄警,按照妻子的遺囑去把她的骨灰撒到她生活的家鄉的大海中,他開著曾經和妻子約好一起旅行的自己改造的房車,踏上旅途。這是一條回憶人生的路,這是一條只有心靈伴侶陪著走的路,這也是一條獄警自己重新開始的路。在這條路上,回憶中咀嚼平淡無奇但很溫暖的愛情;在這條路上,認識你我他透視千奇百態但很真誠的人生。
緩慢的節奏,深情的配樂,樸素的表演,透視般的光影,都讓人隨著高倉健山一般的步履,行走著我們自己的人生。
《致親愛的你》是一部看了會讓你從平淡中品味人生溫暖自己的電影,也是一部看了以后會回眸重新審視自己和家人關系的電影。
芬蘭電影《黑色地板》
記得曾經聽一個人說過:什么樣的面孔最可怕?那個人說:是一張臉,上面什么都沒有。想想,可怕嗎?真可怕。我當時一想就感到不寒而栗,甚至不敢轉身往后看,總感到那張臉就在我們的身后,就在那扇窗的窗外。根據中國的神鬼文化,說人生最后時刻,拿著閻王的命令來押我們上路的黑白無常,臉就是雪白的,上面什么也沒有。《黑色地板》在看的過程中,就讓人把神神鬼鬼的意念在腦海中打轉。歐洲的電影藝術含量大于商業的價值,歐洲的電影藝術家或者電影人,注重通過影像表達個體的思想和對世界對人生的認識,不是為一個主義或者一個國家哪怕一個集體,來訴說來表現。《黑色地板》表面的故事,是一個生病的女孩和一群人(父親、護士、保安等)在一個生活的橫截面所遭遇的匪夷所思而又驚恐懾魂的經歷,但潛伏在故事下面的則有許多象征。是電影人自己的事先安排和嵌入的暗喻,還是我們每一個人隨著情節的流動,根據自己的感受對它作出的最初生理與思想的解讀。總之看這部電影,既讓你驚鬼疑神,又讓你像哲學家一樣地去解構它的每個元素。想怎么看,自己看著辦吧。
韓國電影《鳴梁海戰》
拿破侖曾經說過: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現在看來,這句不全對,只要有權,就可以寫歷史,因為許多國家沒有勝利一樣可寫歷史。在國家層面上來講,有主權就可以寫自己國家的歷史,《鳴梁海戰》就是一例。看了電影后,特地在網上搜了一下,對于這場海戰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說法,有的說大捷,有的說小勝。但是從電影所表現的來看,已經非常成功了,無論從故事的結構、人物的塑造、演員的表現、情節的展開等各方面,無不淋漓盡致地表現與張揚著高麗民族的愛國精神和“棒子”情懷,而且是沾滿著滾燙的熱血,不能不讓你對朝鮮的抗倭名將李舜臣肅然起敬,不能不對那時朝鮮“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英雄氣概拍手叫好。尤其是在《鳴梁海戰》中,還可以看到中國古老的軍事智慧和毛澤東的戰略思想像魂幡般地在里面游蕩。但從一個國家的一部電影來講,我們已經不需要追究它的歷史的真實,每個國家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歷史審視與解讀的角度,甚至是需要。《鳴梁海戰》在韓國票房超過《阿凡達》,已經說明了《鳴梁海戰》的成功,而且這個國家是沒有哪個部門來號召大家要來愛自己國家的。